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The study of the model for preschool itinerant teacher in Taipei 柯雅齡 Ya-Lin Ko 臺北市文山特殊教育學校 Wenshan School of Special Education
研究動機及目的:巡迴輔導教師為推動融合教育之舵手,協助特教幼兒能與一般幼兒在相同環境中一同學習,因此如何協同普通班教師進行規劃、調整、支援及提供相關服務,成了巡迴輔導教師所努力的方向,然此理念下,巡迴輔導教師如何執行此工作,其執行模式為何?及其背後的思維又是如何?為本研究之動機及目的。 研究方法:為探究臺北市學前巡迴輔導團隊的工作模式,並了解其思維為何,因此以「有引導取向的訪談」(即半結構式訪談),在訪談前擬定訪談主題,在依當時情境與互動方式進行調整開放對話,以求獲得更完整、適切的資料。研究對象為臺北市巡迴輔導教師共七位,至少一年以上巡迴輔導經驗者。 研究結果:主要進行模式為 (一)入班觀察:為了解幼兒在班級中能力及同儕互動模式,以擬定個別化教育計畫,並追蹤個別化教育計畫之執行狀況。 (二)入班協助:即直接入班協助幼兒進行角落及小組活動學習。是目前巡迴輔導團隊中受訪教師皆使用的方式,也認為入班瞭解特教幼兒學習型態,提供策略給班級教師是相當必要的。 (三)諮詢服務:為巡迴輔導教師的主要服務項目之一,然單只進行諮詢服務目前的個案不多。 (四)個別教學:執行個別教學思量點大致如下,無意義或難度過高的課程、部份能力無法在團體中觀察到的、班級教師介意巡迴輔導教師入班或班級教師接納度不高者,則會抽離教學。 (五)示範教學:大部分不認為這是巡迴輔導教師需進行的,若班級教師要求也會嘗試執行,那是彼此尚未建立信任關係,有挑釁意味,這樣情況不會是常態。 (六)家長互動:疑似個案則會協助轉介評估及療育;正式個案則會協助家長其在家中進行居家療育,並協助其入國小的報名及轉銜流程。 (七)其他:發現疑似個案、進行新生入學的鑑定評量工作、入小學轉銜工作等繁雜的行政工作,也較無法落實巡迴輔導的工作。 結論:臺北市學前巡迴輔導團隊主要進行工作模式為,入班觀察、入班協助、諮詢服務為主,其次為個別教學、家長諮詢服務,較少進行的為示範教學。其運作模式,與成功融合教育模式相符,每種模式皆有其優點與限制,唯不論採用何種模式,皆不脫離特教幼兒的教學與輔導、普通教師與巡迴輔導教師間的信任合作關係,才能共締融合教育之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