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

第十屆 台北市初診斷自閉症兒童家長應用療育資源之研究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Study on the Use of Resources for Intervention by Par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Autistic Children in Taipei City
謝靖緹1、楊宗仁2`   Hsieh-Ching Ti、Yang-Zong Ren
1基隆市教育處、2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 Keelung County,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研究背景與目的:以學前自閉症特殊兒童而言,從民國八十七年的53人增加至民國九十四年的的1089人(教育部,1999、2005),約增加20.5倍,增加速度極為驚人,且自閉症兒童的增加趨勢舉世皆然,更應是我們所關注的焦點。本研究希望探討學前初診斷自閉症兒童家長對於此療育資源選擇,其選擇資源與提供模式對自閉症兒童早期療育的影響,以作為社政單位研擬輔導策略及教師、特殊教育相關人員推展特殊教育之參考。。 方法:本研究旨在針對五位臺北市初診斷(三至六個月內被診斷出)自閉症兒童家長,透過半結構式訪談的方式,運用紮根理論研究方法,進行分析,期以歸納出結論,以了解初診斷自閉症兒童家長選擇療育資源的思維。  

結果:本研究中,家長理解療育的資源多元與豐富,但大多以經濟與時間、是否適合孩子現階段能力需要三大因素來決定資源運用的主要依據;弱勢家庭常因經濟因素放棄有助於孩子的療育資源;再者,家長最早求援的地方是醫院,如果醫院能提供正確資訊給家長,可以協助家長快速進入狀況,以協助孩子作早日正確的復健與啟發;

家長卻常無法從醫院中得知足夠的療育資訊,常需到處找尋,花費不少寶貴的時間,藉由基金會、其他家長、上課、書籍、網站及專家學者所獲得療育的相關訊息。家長的認知與態度更是決定療育選擇與模式的關鍵,家長不希望孩子錯過早療的機會,在第一時間,會直接尋求醫療方面的協助與資源,並多方面接受不同的療育內容,就家長本身對自閉症的了解,他們相信,沒有一定的療育是有效的,接受兩種以上的療育更能讓孩子在日後療育成效上更有進步。


結論:研究顯示家長皆認為持續療育是重要的。研究發現父母因動機而決定接受評估,主動尋求資源、蒐集資訊、判斷與選擇療育方式,主動尋求資訊的同時,亦間接或直接獲得相關療育的專業知識。家長受主、客觀層面的影響而選擇療育資源,且在療育過程中,家長間持續的交流與資訊的交換,是影響家長進行療育決策模式因素之一。經由不斷進行檢視,孩子的學習漸有成效,家長繼續接受原先選擇的療育模式進而擴充多元療育資源。   

關鍵字:自閉症、初診斷兒童、療育資源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