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Treatment Efficacy of Phonological Treatment for Backing Process 李明純¹、童寶娟² Ming-Chun Li ¹, Pao-Chuan Torng² ¹台北榮民總醫院復健醫學部、²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聽語障礙科學研究所 ¹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²Department of Speech and Hearing Disorders and Sciences, National Taipei College of Nursing
背景與目的:本研究以華語學齡前構音/音韻障礙孩童易出現的構音/音韻錯誤類型-舌根音化為例,說明治療目標音的選取對早期介入治療療效之影響,期望研究結果能更加瞭解目標音的選擇所帶來的治療療效之差異,以提供國內的語言治療師於臨床處置參考及後續研究之用。方法:研究對象取自南投地區22 位四歲至六歲的學齡前構音/音韻障礙孩童,其構音/音韻錯誤類型為以舌根音/k/、/kʰ/、/x/取代舌尖音/t/、/tʰ/,舌尖前音/ts/、/tsʰ/、/s/,舌尖後音/tʂ/、/tʂʰ/、/ʂ/或是舌面前音/tɕ/、/tɕʰ/、/ɕ/。依錯誤的舌前語音種類及語言能力配對,隨機分派為實驗組及控制組,再以華語語音系統中語音的複雜性為目標音選取依據,各以華語的塞擦音/tɕʰ/音與塞音/tʰ/音為介入目標,依序訓練目標音於單音、音節、語詞、片語及句子裡的發音技巧;目標音在句子階段的訓練裡,連續3*10次的發音可達80%的正確率則中止訓練。以收集之語音樣本分析孩童接受治療之課程次數,並探討介入後孩童於語詞及自然說話情境中的聲母正確百分比、舌根音化出現率及類化音正確率,以瞭解目標音的複雜性所帶來的治療療效之差異。 結果: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於語詞及自然說話情境當中皆提升整體的聲母正確百分比及抑制舌根音化的出現;類化方面,其目標音、同類非治療語音及跨類非治療語音的正確率皆有增加的趨勢。而兩組相較之下,以華語塞擦音/tɕʰ/音為介入目標的組別可以較少的次數達治療結束之標準,於語詞發音的清晰度較佳、錯誤出現率較低,且其於語詞的發音表現上可帶來較佳的局部類化之成效;此外,無論是於語詞或是自然說話情境中,以華語塞擦音/tɕʰ/音為介入目標的組別習得較多的舌前語音,亦能抑制較多舌前語音的舌根音化現象。 結論:本研究驗證早期治療介入可使學齡前構音/音韻障礙孩童的語音系統產生全面性的變化,而以特性較為複雜的語音為起始目標音能有較佳的治療療效。 關鍵字:構音/音韻障礙、舌根音化、構音/音韻治療、早期療育、複雜性、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