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楊美華 德蘭啟智中心
概論 本文介紹過去四年, 在台南縣玉井鄉天主教德蘭啟智中心由安怡若修女所發展出來的音樂教學法。德蘭的音樂教學法目的在幫助特殊兒童充份發揮享受音樂的權利, 讓音樂可以在認知、情緒及肢體的層面上豐富他們的生命。
德蘭所採用的音樂教學法著重在音樂最基本的兩大元素,即是速度及音量。這個教學法已幫助德蘭的學生學習專注在這兩項特質上。 如果選用適當的樂器,這個音樂教學法也可適用於成人或年長者的身上,因為這個教學法是從「學生/兒童」身上發展出來的,所以本文所指的教學對象以「學生/兒童」為統稱,但是事實上這種教學法亦適用於年紀較長者。 一 教學的基本要素 A. 老師/指導者的角色 1.和學生的關係 教學成功與否,老師與學生的關係非常重要。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師生之間要亦師亦友。 2.音樂背景 德蘭的音樂教學法,不需要有特別的音樂素養。 B.策略的運用 很多身心障礙者無法說話、唱歌或自由地舞動肢體。最適合幫他們聆聽音樂並做出回應的活動就是用打擊樂。打擊樂讓學生演奏各種木質或金屬製的樂器,如響棒、碰鈴、響板、鈴鼓等等。 C.教學方法 指導任何程度的學生記憶都要依循下列三個原則: 1. 教學的起始點要從學生已經會的再到還不會的部份。 2. 在學習過程要運用越多的感官越好:肢體動作、視覺、聽覺以及觸覺等等。 3. 學習應該要充滿歡樂, 其實只要有音樂就會有歡樂。 二 學習過程 A發展學生快、慢概念的練習 1. 不用音樂,自由做動作 不要用音樂的原因是為了促進學生對快、慢、大小聲的認知。 如果學生的理解有限,有可能學生對快的唯一概念就是快速地騎腳踏車或快跑,而快板的音樂及圖卡就變成學生對「快」的額外經驗。 剛開始老師指導學生時, 只要針對親身體驗「快」的概念及有關「快」的圖卡為主即可。 a.只用詞語 (1) 老師說「快」然後快速地移動手臂快跑,學生要模仿老師的動作或做其 他快速的動作。在這個階段,適合採用誇大的動作。 (2) 老師說「慢」,然後表演慢走,同時一邊慢慢移動雙臂及手,一邊說 「慢」。 b.圖卡和字詞 先給學生看圖卡, 再讓學生照著圖卡做出回應。 要向學生說為什麼這些圖 卡有「快」和「慢」的含意。 (1) 老師展示動作快的動物和物品圖卡,然後說「快」; 之後, 讓學生邊快速 移動並說「快」。 (2) 老師展示動作慢的動物和物品圖卡,然後說「慢」; 之後, 讓學生說「慢」, 同時慢慢移動。 (3) 老師先混合「快」「慢」的圖卡,再展示圖卡,並要學生照圖卡做動作, 並說「快」或「慢」。 c. 拍手並說出字詞 (1) 老師說「快」,然後快速拍手,讓學生模仿。 (2)老師說「慢」,然後慢慢地拍手,讓學生模仿。 (3)老師展示「快」的圖卡,並讓學生快速拍手。 (4)老師展示「慢」的圖卡,並讓學生慢慢地拍手。 (5)老師混合「快」和「慢」的圖卡,展示圖卡,並讓學生照圖卡做動作並說 「快」或「慢」。 d.演奏樂器並說出字詞 當學生熟悉這些樂器後,老師可以提供下列活動的練習。 (1)只說字詞的練習 (a) 老師說「快」然後學生邊用「快」的方式演奏,邊說「快」。 (b)老師說「慢」然後學生邊用「慢」的方式演奏,邊說「慢」。 (2)圖卡和字的練習 (a)老師展示代表「快」的圖卡,然後學生邊快速演奏,邊說「快」。 (b)老師展示代表「慢」的圖卡,然後學生邊慢慢演奏,邊說「慢」。 (c)老師將圖卡混在一起,然後展示給學生看,學生要按圖卡的指示演奏樂器。 指導原則 對於有些學生而言,上述的練習活動可以有效地分在不同的時間上。除非學生的能力很好,否則每次只要教一個教學步驟,新的步驟就留到下一次上課再教,而且每次上新的步驟前都要先複習舊的。 2. 配合音樂的自由肢體活動 學生對有些練習曲的快慢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這是因為學生肢體回應的速度不一 樣,有的快、有的慢。 除非學生的反應和音樂差太多,否則學生這樣的反應不用訂正。 步驟如下: a.只說字詞 學生隨音樂自由地做大肢體動作,然後說「快」或「慢」。 b. 圖卡及語詞並用 老師配合音樂展示圖卡,同時學生可以自由的移動並說「快」或「慢」。 c. 拍手,說出字詞,使用圖卡 學生隨著音樂自由地拍手,有必要的話,配合圖卡,說「快」或「慢」。 d. 演奏樂器,並說出「快」或「慢」(如果必要可使用圖卡)。 B.建立「大」「小」聲概念的練習 第二個要注意的音樂特性是音量 - - 決定音樂的大小聲。 「大聲」「小聲」等字眼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大小聲的不同。 就像快、慢的例子一樣,學生對音樂可以有不同的反應。同一段音樂,有的學生聽起來很大聲,有的聽起來卻很小聲。 也有的學生可能聽不到「小聲」的音樂,要給這些學生一些協助。 頭幾次練習時,老師可以配合圖卡使用,不過最後就跟快、慢的練習一樣,學生只要透過音樂本身就可以辨識大、小聲,不需用圖卡。 「大聲、小聲」的教學步驟,基本上和「快、慢」的教學步驟是一樣的。 三 演奏音樂 A. 對音樂的音量與速度做出回應 對快、慢、大小聲奠定了札實的基礎之後,現在學生已準備就緒,可以用團體的方式演奏完整的曲子。 在這階段,建議不要用有歌詞的曲子, 讓學生針對音樂的快慢及大小聲做出回應。 B. 輪 流 學生演奏過不同速度及音量的音樂之後, 就可以進行較進階的表演方式; 將學生分成小組, 讓他們遵從老師的指揮輪流演奏。 通常演奏時只有一組進行演奏。 結 語 雖然這些教學活動需要事前多加計劃, 不過老師卻可以得到豐碩的回饋。 從很多層面來看, 所有的學習體驗 (包括準備及表演) 都對學生非常有助益。 這樣的體驗是全面性的, 讓學生感受到身心的每一部份。 就生理方面而言, 音樂可以讓他們在控制下充滿活力、放鬆緊張的肌肉並促進粗大動作及精細動作的協調性。 在情緒方面, 音樂提供了既健康又快樂的表達方式。 在心智方面, 音樂的旋律、變化、高潮及結構的異同可以幫助學生維持注意力、專注在音樂上。在社交方面, 學生可以在團體中, 和別人一起完成美妙的事。 讓我們一起珍惜這份榮幸 - - 嘉惠身心障礙學子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