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十四屆 早期療育於三歲半到六歲發展遲緩兒童之認知發展療效研究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Early Intervention in Cognitive Performance of Developmental Delay Children

顏詩尹1*、董莉貞2、余慧珊3

Shih-Yin Yen1*, Li-Chen Tung2, Hui-Shan Yu3

1,2,3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復健科

1,2,3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Chi Mei Medical Center


 

研究背景與目的:早期療育的黃金期主為三歲以前,但臨床上可以發現早期療育對於三歲半以上的兒童,仍有明顯的療效,另鑒於目前台灣在早期療育療效的量化與實證研究闕如,本研究企圖了解三歲半到六歲發展遲緩兒童,在經過早期療育後,其認知發展之表現變化,並進一步了解目前發展遲緩兒童主要的早期療育模式。

 

方法:本研究採用病歷回溯法,檢閱兒童發展評估中心於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所評估之52位被診斷為發展遲緩的兒童的病歷記錄,其中排除患有腦性麻痺、神經異常及視聽覺異常之個案。以配對樣本t檢定的統計方法(Paired t test)分析其在魏氏幼兒智力量表上的作業表現,並進一步分析其接受之早療模式。

結果:研究結果顯示這群發展遲緩兒童在第一年的平均總智商為72.4分,平均語文智商為74.54分,平均操作智商為73.94分,經過一年的早期療育後,平均總智商提升到79.01分,平均語文智商提升至79.42分,平均操作智商提升至82.44分,皆達統計顯著(p<.01)。在接受早療的形式方面,接受特幼巡迴的比例有18.2%,接受早療中心服務的比例為28.9%,有17.3%的兒童有在醫療院所接受治療。

結論:結果顯示發展遲緩兒童經過一年早期療育後的智商分數有顯著之進步,而目前早療模式仍以接受早療中心服務為多數,接受特幼巡迴的比例和與醫療院所相當,不同早療模式的療效比較尚待未來研究進一步作探討。

                                                                                                                   

關鍵字:學齡前、發展遲緩、智商分數、早期療育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