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十四屆 以公會團體為平台,提供專業服務與推廣身心障礙者水中運動之效益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The Benefits of a Society as a Platform for Organizations to Provide Professional Services and Promotion of Activities in Water for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劉金枝1、吳汀原2

Chin-Chih Liu 1, Ting-Yuan Wu 2

1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物理治療科、2高雄市立高雄啟智學校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Therapy, Shu-Zen College of Medicine and Management,

2Kaohsiung Municipal Kaohsiung School for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背景與目的:

    水中運動是普及的活動,非常適合作為早期療育課程。身心障礙者受限於肢體功能、認知或情緒,家長容易捨棄參與機會。然而,透過適當引導和輔具的應用,水中運動是適合身心障礙者參與社會的休閒活動和家庭親子活動。

    物理治療師公會負有落實社區民眾預防疾病的社會責任。有鑒於多數人對身心障礙者的水中運動缺乏認識和參與經驗,而影響普及性及可取得性。由高雄市物理治療師公會向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申請經費辦理「101年高雄市打造運動島計畫─身心障礙運動」-身心障礙者之水中運動,以推廣身心障礙者之水中運動,培育更多專業人員,增加身心障礙者和家庭成員協助身心障礙者的能力和信心,落實於社區體適能活動之施行。本篇目的是研究以公會團體為平台,提供專業服務與推廣身心障礙者之水中運動之效益。

方法:

    規劃及執行內容包括開辦實務研習課程,培訓物理治療師。規劃水中復健運動,每梯活動十次,每次二小時,每梯次20名個案,共二梯。水中復健運動所需輔具由公會提供。安排值班物理治療師並招募志工。活動設計包括水中暖身30分鐘、團體活動40分鐘和自由練習30分鐘,及活動轉換、休息和場地布置時間約10分鐘。個案在水中的表現根據水中運動難易度和Sherrill所設計的游泳能力評量標準來評估,作為成效的依據。活動結束後請家長和治療師填寫滿意度回饋問卷。

結果:

    本活動共有學齡前兒童17人(各有隨行一名家庭的陪伴人員)及21位物理治療師參與,採取團體活動和個別指導交替的方式執行。成效包括:1.兒童在水中不斷活動肢體的時間約超過1.5小時,親水性和體能皆增加。2.使用輔具(監督)在水中可自由漂浮和移動達100%。3.家長滿意度方面(23份):(1)希望再參加水中活動的家庭100%,理由是孩子很有興趣、進步和家長有成長。(2)願意持續到鄰近泳池進行水中運動,願意(92%)的理由包括身體功能有進步(61%)、促進健康(52%)、有興趣(65%);不願意(8%)的原因包括費用高(4%)、無相關器材(8%)、無協助訓練的人員(4%)、時間太忙(4%)、鄰近無適合游泳池或對殘障設施不足(4%)。4.治療師經實務參與後回饋對執行方式、輔具應用和個案的評估和成效增加了解,並感受家長的參與、親子互動和兒童的愉快表情等治療室以外的社區水中復健活動體驗,並建議多辦理水上復健運動課程,協助身心障礙者保持治療效果及建立規律運動習慣。

結論:

   以公會團體為平台來籌辦水中運動的活動,促進身心障礙者參與社會的普及率及家長增能;具有培訓人才的功能,對於推廣身心障礙者之水中運動有長遠的貢獻和影響。

 

關鍵字:身心障礙、學齡前兒童、水中運動、物理治療師公會

 

致謝: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經費補助(體委全字第1010005085號函);高雄市物理治療師公會治療師(劉盈慧、劉光傑、王永權、吳美慧、林士峰、楊正安、鄭夙淇、莊秋意、黃怡鳳、林素華、林逸鴻、李沛瑩、李明憲、葉怡成、鄭夙雯、伍弘傑、李盈慧、陳美江、黃紫琇)及志工群;高雄市自由室內休閒養生游泳池。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