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十五屆 使用「圖片兌換溝通系統」教導唐氏症幼兒表達上廁所之介入研究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使用「圖片兌換溝通系統」教導唐氏症幼兒表達上廁所之介入研究

The Intervention Study of Using PECS to Teach a Child with Down Syndrome going to Toilet

李胤璉1、阮震亞2

Yin-Lien Li2,Chen-Ya Juan2,

1新生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幼兒保育科學生、2新生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幼兒保育科

1,2Department of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 Hsin Sheng College 


 

研究背景與目的:唐氏症兒童的早期非口語溝通技巧發展障礙,也是造成整體語言溝通發展障礙的重要因素。溝通是與人作互動的過程,從互動過程中個體學會了溝通的技能,所以語言溝通發展與社會性互動是密不可分的。對於唐氏症的溝通方面,可以用圖片溝通交換系統來提升,圖片交換系統是由Bondy和Frost(1996)發展出的溝通系統,剛開始用在自閉症學生身上,後來擴大到智能障礙學生,甚至各類型有語言溝通問題的身心障礙學生及成人。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圖片兌換溝通系統」教學在唐氏症兒童的成效。其具體問題包含1.「圖片兌換溝通系統」教學和口語提示是否能增加唐氏症幼兒上廁所溝通的次數?

方法:本研究採取單一受試法,依變項為幼兒想上廁所時能夠經口語提示拿取溝通圖卡去完成上廁所的動作。自變項則為圖片兌換溝通系統以及口語提示策略。本研究個案在發展中心上學的五歲唐氏症幼兒。教學者先進行五天基線期的觀察,然後進行為期十天的圖片兌換溝通系統的教學,在教學期間同時進行上廁所溝通表達的行為觀察,介入期結束之後,進行維持期的行為觀察,判斷幼兒是否可以在教學退除後維持溝通行為。

結果:本研究發現該名幼兒在基線期連續五天,使用溝通的圖片次數為零,該名幼兒雖有表達溝通的意圖,但是沒有溝通的行為和口語表達能力。在介入期,教學者在教學時同時使用口語提示加上圖片,讓幼兒拿圖片表達上廁所之意圖,教學者立即帶他去完成上廁所的動作並立即給予鼓勵。連續十次都順利達成,而後教學者則使用退除口語提示策略,但結果顯示並不成功,推究其原因,可能是退除的方法不適當,或者增強時間表沒有改變。

結論:本研究說明圖片兌換溝通系統確實可提升唐氏症幼兒上廁所的溝通行為頻率,但是設計退除提示時必須考量到幼兒的能力與適應狀況。

 

關鍵字:單一受試者研究、圖片兌換溝通系統、上廁所、學齡前幼兒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