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十五屆 象徵性遊戲對自閉症兒童發展影響之研究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象徵性遊戲對自閉症兒童發展影響之研究

Eff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ymbolic Play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謝孟娟1、吳佩芳2、林惠貞3、蔡懷緯4

Meng-Chuan, Hsieh1、Pei-Fang, Wu2、Hui-Chen, Lin3、 Huai-Wei,Sa4

1,2,3,4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早期療育碩士班

1234National Taichuni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Depart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Graduate program of Early Intervention


 

研究背景與目的:遊戲在幼兒的生活中佔了一大部份的時間,同時對發展也有重要的影響因素。在兒童的遊戲發展中從最簡單的練習性遊戲到複雜與高層次的象徵性遊戲,此稱為自動化的過程(鐘淑琴,2005),一般兒童可以不需要教導就可以從環境、與他人互動溝通中學習、並藉由與人親密相處和與一般物品的接觸經驗中,心裡形成心像以運用想像力和聯想力來玩假想的象徵性遊戲,並可逐漸自然順利的發展出動作、認知、語言及社交技巧等能力。然而自閉症幼兒在象徵遊戲階段有普遍性的困難,在遊戲時會以刻板形式操弄物體,操弄遊戲比功能性和象徵遊戲的比率高。給予自閉症兒童自由遊戲的機會,自閉症兒童會有重複的刻板性行為出現(胡致芬,2001)。另一方面來看,有些重度障礙的自閉症幼兒,對玩具或者是玩缺乏動機,且仍停留在功能性遊戲期重覆或制式的操弄物體或只尋求感官上的自我刺激,也對未來認知及語言溝通及社交能力等發展上產生不利的影響。

研究方法:本文採取文獻分析的方式,以「自閉症兒童」、「象徵性遊戲」、「兒童發展」、「幼兒遊戲能力」…等關鍵詞,蒐集國內相關的論文、期刊近20篇,從文獻中了解兒童的遊戲發展歷程,並從中發覺自閉症兒童在遊戲過程中有何缺乏與差異來進行分析與探討並了解有那些遊戲教學的方法及成效,希望能作為教導自閉症兒童象徵性遊戲的參考

,透過給予合宜引導與協助,讓自閉症兒童提昇遊戲能力,擁有良好的社會性互動。

結果:從文獻分析與整理中發現自閉症兒童因先天在語言溝通及社交互動及遊戲上有缺陷,而產生許多的限制,因缺乏彈性和想像力及社會性能力,而造成在象徵或假想性遊戲有顯著障礙(Wolfberg, 1993,Sigman & Capps, 1997;Jarrold, Boucher & Smith, 1993 )。另外針對自閉症兒童在象徵遊戲的缺陷中所探討的相關議題主要可以分成三大部份:(一)象徵性遊戲與認知和語言的發展關係(二)特殊「能力」缺陷假設說(三) 特殊「表現」缺陷假設說。自閉症兒童在象徵遊戲上的缺陷能透過老師、家長、照顧者給予引導與協助在有結構化的教學與自然情境及社會化互動相結合來逐步提升其遊戲和整體能力。

結論與建議:文獻分析後結果顯示,自閉症兒童在遊戲能力的發展上同時有存在認知、語言與社會能力上的缺陷。近年來有一些不同的遊戲介入方案,以教導認知與同時促進社會性能力的角度為發展目標。因此在自閉症兒童象徵性遊教學時,除了針對認知能力以及遊戲能力做加強外,也需要重視社會遊戲與自然情境的類化。讓自閉症兒童可以逐漸在技能上學習如何玩、怎麼玩後,也加入和別人玩、一起玩的情境教學和練習。再者多用社會性增強來引發他們動機與利用結構化情境讓他們能展現能力逐步建構象徵性遊戲能力與促進自閉症兒童整體的遊戲能力。

 

關鍵字:自閉症、象徵性遊戲、兒童發展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