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二屆 兒童選擇性緘默症問題分析與探討---三個實例研究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A Case Study of Three Children with Elective Mutism
王淑娟(Shwu-jiuan Wang)
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特殊教育學系
(National Taichung Teachers College)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目的
本 篇研究之個案是在多數情境下可以說話,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卻無法說話的兒童,醫學上稱之為兒童選擇性緘默症,而其好發年齡一般約在幼兒時期。由於其溝通 障礙的表現與一般兒童之語言溝通障礙行為有特殊不同之處;國內則鮮少有相關的研究報告,因此,比較不受到注意與關注。本研究之目的即藉由對三個個案之研 究,探討其問題所在、同時提供可採行之介入輔導策略,並希望相關單位能投注更多的關心與協助。

 

內容
本研究從閱讀過去相關文獻整理所得的三個向度:定義診斷、產生原因及介入治療來蒐集三個疑似有兒童選擇性緘默症個案之資料,以作為分析與探討之依據。
本研究之對象,乃筆者在台中師院「特教中心」語言障礙諮詢專線中所接到的二男一女;疑似有選擇性緘默症的個案:其中兩位是國小學生,分別為蔡生與林生,林生為女性;另一位是幼稚園大班的男性鍾生。


研究方法則以質的個案研究進行,過程包括四個步驟:
(一)確定問題的狀況、
(二)蒐集有關資料、
(三)結果分析、
(四)輔導與矯治。
當中應用了觀察個案、訪談家長、或老師、或社工員、錄音、以及個案文件資料蒐集等方式。
最後對所蒐集到之資料予以整理,進一步地對三個個案具有選擇緘默的狀況,分別予以分析和探討。


結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中三位被疑似為選擇性緘默症兒童,符合多數對選擇性緘默症的定義和條件。分析影響個案緘默的產生原因則發現:親子關係、家庭結構、性格心理因素、以及個體本身之語言能力程度等因素是影響個案緘默重要考量因素;而家庭及學校雙方面的配合是影響介入效果之關鍵因素。另外也發現,這三個個案皆於幼兒時期即開始有選擇性緘默的症狀出現,相信這應值得從事幼兒教育及早期療育相關單位的重視。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