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高風險家庭的處遇介入、困境及預防
In case of high-risk families at intervention, prevention and difficulties
林惠貞1、謝孟娟2、蔡懷緯3
Hui-Chen, Lin1、Meng-Chuan2, Huai-Wei,Sa3
1,2,3台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早期療育碩士班
1,2,3Graduate Institute of Early Intervention,Depart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研究背景與目的:根據家扶基金會《2013家庭教育與支持:兒童觀點》研究調查顯示,30%的一般大眾家庭,其家庭功能狀態落入「高風險家庭」的功能水平;其中24%更落入「兒童虐待成案家庭」的狀態。台灣高風險家庭特質潛藏高風險因素由高而低依序為家庭因素、社會因素、照顧者因素及兒少本身(施教裕、宋麗玉,2011)。在政府推動高風險家庭關懷輔導處遇實施計畫的十個年頭裡,仍有層出不窮的社會案例,弱勢的兒童與青少年成為最直接的受害者,讓人不得不重新思索與檢視如何看見這冰山下的一角。主動發現並提前介入、落實以兒童為中心、家庭為對象的多元性預防服務是不二法門,提供以家庭為中心的輔導與支持性服務是解決高風險家庭困境的自然與最直接之道。
方法:本研究以三個新聞社會案例家庭處遇困難與因應省思,分析11篇國內與高風險家庭相關文獻,藉由高風險家庭關懷處遇、風險及預防、組織間合作運用、兒童最佳利益觀點與優勢觀點等面向,針對各文獻研究結果加以歸納與統整,並提出建議。文獻收整中文部分以關鍵字「高風險家庭」、「處遇」、「高風險家庭預防」取得相關文獻。
結果:本研究從省思個案困境中建議出以下因應方式:一、落實高風險家庭評估。二、「預防勝於治療」,增益預防的效益。三、社福單位客觀的看見高風險家庭的不同面向並提供合宜且適性的策略。四、重整與回歸家庭功能趨於正常,透過資源及權能增進並提升親子關係。五、納入社區資源網絡的支持與協助。
綜合文獻研究,對高風險家庭處遇介入、預防及困境,提出以下建議:
(一)兒少的責任也是國家的責任國家;基於保護兒童權利,國家需要合法介入家庭私領域。
(二)組織間在以兒童為最佳利益的共識下執行高風險家庭關懷處遇。
(三)強化組織間合作,強化公私部門委託契約內容具體與明確性,建立完整及明確的風險評估及依循指標。
(四)提供專業人員釋惑、增能與紓壓的多元管道,提供實務性且有效的支持政策,降低無止境社會成本的付出。
(五)看見家庭優勢、強化社區資源支持、賦權增能是家庭支持的有效與最佳預防途徑。
結論: 根據研究,家庭因素居台灣高風險家庭潛藏高風險因素之首,為避免無辜的子女成為父母抗壓的宣洩對象,具備高度的敏感度及主動性是相關執行人員必備的特質,強化教育、民政及社政間的網絡資源連結,提高預防百密中的一疏,期待政府的政策能夠完善、執行能更落實,家長能更有責任感、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能更有警察心與敏感性來好好攜手照護這些需要被照顧的小生命。讓隱藏社會一角弱勢的兒童及青少年得以在正常、擁有愛與關懷的環境下健康的成長。
關鍵字:高風險家庭、高風險家庭處遇、高風險家庭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