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十五屆 探討寄養家庭照顧特殊需求兒童之親職壓力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探討寄養家庭照顧特殊需求兒童之親職壓力

A Literature Review on Parenting Pressure of Families Who Foster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廖廷衛1,2、吳佩芳1、鄒雅婷1、陳文珮1,3

Ting-Wei Liao 1,2, Pei-Fang Wu 1, Ya-Ting Zou1 , Wun-Pei Jhen1,3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早期療育碩士班、2財團法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新竹分事務所、3高雄市杉林區新庄國民小學

1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Early Children Education,Graduate Program of Early Intervention,2Taiwan Fund for Children and Families Hsinchu Branch Office,3Sin Juang Primary School, Shanlin District ,Kaohsiung City 


 

研究背景與目的:寄養家庭在照顧寄養兒童的過程中,常因兒童的心理創傷、反社會行為而產生照顧壓力。近年,發展遲緩或是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兒童持續增加中,特殊需求兒童進到寄養系統,許多家庭表示療育接送、行為以及教養問題,導致寄養家庭內部系統產生變化,讓照顧者承擔莫大壓力,因而萌退寄養服務念頭。本研究希望透過文獻回顧方式,探討在照顧發展遲緩兒童及特殊幼兒過程中,主要照顧者所遭遇的困境,進而提出減輕壓力方法,以供寄養家庭做為親職參考。

方法:透過文獻回顧方式,搜尋中文電子期刊論文服務,分別輸入關鍵字「發展遲緩」、「親職壓力」、「特殊幼兒」,並將年份設定於2007-2013年。再檢視內容,確認文獻以照顧者的親職壓力為主題,同時照顧對象為發展遲緩兒童或特殊幼兒為主,同時論述產生壓力因素、調適方式、社會支持、賦權等。最後,依上述篩選方式,將其中七篇文獻用於此次研究。

結果:從蒐集文獻中分析並發現以下減輕親職壓力方式。

一、配偶支持:配偶可提供主要照顧者在照顧過程中即時協助,藉以減輕照顧壓力。在吳姵錡(2010)的研究中說明特殊幼兒家長最重要的支持來源,即為配偶。

二、家人支持:除配偶之外,戴玉珍(2010)、劉麗文(2013)亦認為讓家人共同參與、相互支持,可減輕壓力。

三、社會支持:對於照顧者而言,若可協助成立支持團體,則可讓照顧者從團體中獲得支持與相關照顧訊息,進而降低壓力。此點,在張美雲(2007)的資料中得到說明。

四、正式支持:上述三者都屬非正式支持,但,吳姵錡(2010)、戴玉珍(2010)認為正式支持系統亦為重要一環,包含醫療人員、社工人員、復健人員等;其中,張美雲(2007)

認為社工員可協助家庭發揮優勢而促進其賦權增能。

五、提供知識予照顧者:在黃素霞(2011)、戴玉珍(2010)等人文獻中提及,知能課程可使照顧者了解親職壓力為何,進而減輕壓力;王裕仁(2010)提出透過課程而增進照顧者與孩子的互動能力。楊媖珺(2011)認為協助照顧者瞭解外人如何看待特殊幼兒,提升在社交場合處理特殊幼兒行為的能力。

結論:透過提供知能課程,有助於寄養家庭主要照顧者瞭解發展遲緩與特殊幼兒的身心與行為表現進而適時施以正確照顧技巧與心態建立。再者,促進家庭成員對於相關知能的瞭解,以使得成員成為照顧者的正向支持,如此一來,主要照顧者不但可面對來自學校、社區所產生的外部性壓力,更可延長寄養家庭的服務年資與服務品質,持續提供具有發展遲緩以及特殊需求的寄養兒童最佳照顧模式。

 

關鍵字:發展遲緩、特殊幼兒、親職壓力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