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Opinions of parents of special children to home education 作者姓名: 中文:徐庭蘭〈幼保系副教授〉 王淑津〈幼保系畢業生〉 蘇雅齡〈幼保系畢業生〉 邱美玲〈幼保系畢業生〉 吳曉雁〈幼保系畢業生〉 英文: Hsu, Ting-Lan (Assoicate professor in child care department) Wang, Shu-Chin (graduated from child care department) Su, Ya-Lin (graduated from child care department) Chu, May-Lin (graduated from child care department) Wu, Hsiao-Yen (graduated from child care department) 服務單位: 中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 英文:National Pingtu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目的 近年來特殊教育已受到相當的重視,而政府自民國七十六年始即辦理「在家教育」,以為身心障礙兒童提供另一種教育安置。由於在家教育的個案日漸增多,負面的聲音似乎更大因而頻遭殘障團體及家庭的關注,畢竟每個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機會,雖然學校也有巡迴輔導教師訪視輔導,然而卻實施的不夠確實。因此本研究以特殊兒童「在家教育」現況為主題,調查屏東地區特殊兒童家長對在家教育看法。 內容 本研究是以問卷及訪談方式,調查設籍在屏東地區接受在家教育之特殊兒童家長為主要對象。研究者參考專家學者對在家教育的相關問卷,自編製問卷及訪談問題,並送請專家學者評估分析後,即為本研究之工具。研究者自某早期療育中心取得巡迴輔導教師名冊,以電話聯絡教師並請徵詢家長參與意願,再請教師轉交問卷請家長填寫。問卷回收後,研究者取得家長同意,與巡迴輔導教師一起至特殊兒童家中訪談家長。本研究共寄發了34份問卷,回收26份(76﹒47﹪)。依回收問卷結果顯示,在家教育實施狀況、及家長與巡迴輔導教師的配合情況方面大致上是良好的(84﹒61﹪),但以醫療、輔導時數、教具等三方面是家長認為較需要改進的。經訪談21位家長後得知,大部分家長認為此制度無須改進,並有其存在價值,其原因大概是巡迴輔導教師能為家長帶來訊息並提供協助及解決問題,但仍有些家長認為在輔導時數、醫療等方面是需要改進的。 結論與建議 此次主要是調查及訪談接受在家教育之特殊兒童家長,對在家教育實施現況之看法及遭遇困難為何為研究重點。 總括而言,研究者有以下的結論: 1)孩子因障礙程度嚴重,所以申請在家教育; 2)家長普遍教無法負擔在家教育之費用; 3)課程內容大多由巡迴輔導教師與家長共同擬訂; 4)巡迴輔導教師到家訪視的次數是一星期二次,且大多固定; 5)家長希望由專業人員來安排課程,並且希望偏重於生活自理能力方面; 6)教學材料多由巡迴輔導教師提供; 7)在家教育的訊息是經由巡迴輔導教師獲得。 研究結束後,研究者發現家長期望醫療單位、早期療育中心或特殊教育中心,能確實並不定期的評估每一個案的需求,並加強在家教育兒童的醫療復健服務。再者巡迴輔導教師應增加輔導的次數,也希望政府相關單位應能加速設置相關養護機構,讓特殊兒童能得到更完善的照顧。對於未來研究,研究者建議可針對單一家庭作常時期的觀察,以期對在家教育的實施有進一步的瞭解。此次問卷是以家長為主,故其研究結果僅在單方面表達其需求與意見,日後研究者可就專家學者、教師與家長同時進行調查,以期從不同角度作深度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