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十六屆 發展遲緩兒童與一般發展兒童參與親子共讀活動之比較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發展遲緩兒童與一般發展兒童參與親子共讀活動之比較

Comparison of participation in parent-child shared reading activities between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and typical development

黃馨儀1、康琳茹1*

Hsin Yi Huang1, Lin Ju Kang1*

1長庚大學醫學院早期療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arly Intervention, College of Medicine, Chang Gung University


 

研究背景與目的:親子共讀可以促進兒童的認知、語言、社會情緒發展,並營造良好的親子互動關係,可作為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的媒介。現今研究較少探討發展遲緩兒童參與親子共讀的情形,也不了解其參與情形和一般發展兒童的差異。本研究欲探討發展遲緩和一般發展兒童在親子共讀的參與人數比例及頻率之差異。

方法:本研究採取便利取樣,受試者包括90位二到六歲兒童及其家長。其中30位為發展遲緩兒童,平均年齡4.3歲(SD=1.2),30%為男生;60位為一般發展兒童,平均年齡3.8歲(SD=1.1),55%為男生。主要研究工具為「學前兒童參與量表-中文版」(Assessment of Preschool Children’s Participation-Chinese version;簡稱APCP-C)。APCP-C測量2到6歲兒童在過去四個月參與日常活動的情形,包括45個活動,分為遊戲活動、技巧發展、動態體能性育樂活動和社會性活動。本研究挑選其中與親子共讀相關之「聽故事」和「閱讀或看書」等兩個活動來分析。由一位受過訓練之訪員以結構式訪談兒童之家長,詢問家長其兒童是否參與上述兩個活動(1=是、0=否),若回答是則進一步詢問參與的頻率(1=過去四個月一次~7=每天一次或以上)。分別針對發展遲緩兒童和一般發展兒童,計算有參與此兩活動的人數百分比(%)及平均頻率,再分別以卡方檢定及獨立樣本t檢定檢驗兩組的差異性。

結果:在聽故事的活動,發展遲緩兒童有27位(90%)參與,一般發展兒童60位則全部(100%)參與,兩組達顯著差異(X2=6.21, df=1, p=0.01)。發展遲緩兒童的平均參與頻率為5.4 (SD=2.0),一般發展兒童的平均參與頻率為6.2 (SD=1.0),兩組亦達顯著差異(t=-2.41, p=0.02)。在閱讀和看書的活動,發展遲緩兒童有24位(80%)參與,一般發展兒童56位(93%)參與,兩組未達顯著差異(X2=3.60, df=1, p=0.06)。發展遲緩兒童的平均參與頻率為4.6 (SD=2.5),一般發展兒童的平均參與頻率為5.8 (SD=1.8),兩組亦達顯著差異(t=-2.68, p=0.01)。

結論:雖然僅調查聽故事和閱讀或看書無法完整涵括所有親子共讀的活動,但透過本研究結果可初步探知發展遲緩兒童在聽故事和閱讀活動的參與人數比例及參與頻率皆較一般發展兒童低,可能代表參與親子共讀的機會較為受限。未來研究可以進一步探討影響發展遲緩兒童及其家長參與親子共讀的家庭和環境因素。

 

關鍵字:發展遲緩、兒童、親子共讀、參與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