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五屆 發展遲緩兒童口腔肌肉/吞嚥問題探討介入法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Oral Motor Exercise and Feeding Management for the Early Intervention Preschools
(1)語言病理諮商師:洪滿慧(Maria Wang)
(2)特教老師:張秀鳳
(3)香園教養院院長:蔡英世
所屬單位:
(1) 財團法人台灣省私立香園紀念教養院
協辦單位:
(1) North Shore Medical Center L.A.
(2) Bayou Woods Early Intervention Program


 

壹、引言:

美國過去十年來早產兒出生率為9%,而於西元2000年(March of Dime,2003)統計顯示早產兒及體重過輕之兒童出生率已增為11.6%。這十分之ㄧ的幼兒,天生體弱,加上若曾經短期使用呼吸管或胃管輔助進食,當 使用自己的口腔器官運作,吸食--吞嚥--呼吸(sucking-swallowing--breathing),這有節奏的運轉機制,常常會因為不能協 調過來這吞嚥三部曲,而將食物,尤其是液體吸入肺裡,而感染成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a),而且對發展過程中,孩子的粗、細動作、口腔運作、語言發展、情緒穩定、以及感覺統合及認知功能,均會產生遲緩現象。

什麼是感覺統合呢?它對幼兒餵食及養分的吸取有何作用呢?感覺統合是我們身體經由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接收從外在環境傳遞出來的感覺與訊息。若是這些系統出現失去協調的現象,孩童在餵食及語言發展便會出現程度上的困難。諸如:
1. 感覺功能不良造成肌肉張力過高或過低。
2. 味覺/嗅覺的混淆,而造成挑食或不管任何食物均放入口中。
3. 本體覺/觸覺混淆而產生對溫度敏感,暴飲暴食、磨牙、容易噁心嘔吐、吸食能力差等問題。


貳、內容:
早期療育專業人員可透過早期介入輔導父母運用口腔肌肉/餵食治療法,使幼兒之身心靈得予健全發展,介紹如下:
一、口腔運作/餵食法(評估表詳見附件一,共四頁)
針對這種幼童的評估法,語言治療師需加入感覺統合量表,來觀察整體餵食的過程。不能只看口腔運作部位正常與否,尚需考量其他的因素。例如,餐具的顏色、食物的大小、軟硬度、成分、味道以及進食環境是否安穩或吵雜,都得放進考量中。
因此,成員的團隊精神變非常重要,家長、職能治療師、特教老師及語言治療師都加以配合,觀察個案進食狀況並設計個案餵食/口腔運作方案(plan of care)。
(一)餵食前評估(Prefeeding Assessment ):
可觀察幼兒進食進食前,與週遭人事物的互動情形,並加以記錄,觀察點如下。
1. 親子互動狀況
2.孩童身體的姿勢,尤其是頭、頸及身體的運作。
3.呼吸狀況(費力多少、呼吸節奏...)。
4.孩子的脾氣、個性、喜好、膚色等等。
5.警覺敏銳度。
6.對感官測驗的反應(如,觸覺、視覺、聽覺、嗅覺及感官反應)。
7.敏定(self-calm)及自我調節能力(self-regulate)的程度。

(二)、口腔功能運作評估(Oral-Motor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ssessment):
檢查孩童口腔器官正常程度及進食前、進食中、進食後舌頭運作,食物經過喉部(Laryngeal)的吞嚥狀況及呼吸調氣的狀況。

基本上,感覺統合失調與口腔肌肉運作失調的幼童差異在:
(一)感覺統合失調 (Sensory Disorder)
1. 不愛吃奶嘴。
2. 拒絕或排斥刷牙。
3. 將食物含在口中。
4. 拒絕吃軟的或硬的食物,排斥沒接觸過的食物。
5. 吞嚥正常,但對硬的東西有敏感反應。

(二)肌肉運作失調(Motor Disorder)
主要是張力的問題,肌肉的張力會影響孩子對口腔按摩的接受度,一種為高張力,因為口腔肌肉過於敏感,導致孩子無法接受外務碰觸口腔的過度刺激;另ㄧ種則為低張力,肌肉之張力及肌力過低,無法有效控制口腔肌肉,會造成流口水的現象。
1.易流口水或將口中食物吐出。
2.吞嚥能力不佳,對食物有排斥作用,容易嗆到。
3.不願意讓大人的手放進自己嘴裡。
4.不願意用牙刷或磨牙的玩具。


二、介入治療方法:
如何增進此類孩童正常愉悅的飲食習慣,又能安全提供餵食,使他們營養均衡、體重正常,是一大學問,在此僅提供幾項臨床介入方法:
(一)指壓派(Beckman貝克門口腔肌肉運作指壓法,詳見附件二)
1.指壓:
(1)重複按摩。
(2)定位按摩,可教導家長每天進食前,睡覺前做5-10分鐘的按摩,治療師可用Base-10表紀錄進展狀況。
(3)對張力過低的孩童,輕輕觸動嘴、舌部位。
(4)對張力過高的孩童,用深壓的方式(可用孩童自己的手去壓自己的嘴部)。

attachments/200905/2518174617.jpg

(利用指套增加指壓的觸覺)


(二)按摩棒、電動牙刷。
按摩棒玩具(Hart toys)、轉動筆(Squiggle Writer)。
attachments/200905/9686701131.jpg
(將按摩棒套上紗布,以降低不舒適感)
attachments/200905/6021528489.jpg
(利用轉動筆畫畫可增進孩童大肌肉之肌耐力,以增進手部協調度)


(三)親子互動孩童VIP法
1. 孩童用按摩筆畫圈圈,可促進手部之大肌肉運作。
attachments/200905/0618283805.jpg
(孩子藉由動手畫畫遊戲式的方式手部促進大小肌肉的協調,孩子較容易接受)
2. 為提高孩子對於按摩的意願,可讓孩子為布偶玩具或動物按摩,以達到刺激的效果。
3. 以遊戲的方式,先請孩子在老師、父母手腳肌肉按摩,然後漸進到孩子自己的頭部、肩膀,然後再到臉部顏面肌肉。
4.除此之外,也可以用帶動唱的方式達到效果,例如-
(1) 濕布洗臉作遊戲(This is the time we wash our face)
(2) 躲貓貓,臉用布遮住。
(3) Puppy dog假裝是狗,伸出舌頭,吐氣用紗布按舌,以牙刷或海棉棒作活動,也可用電動牙刷漸進刷牙齒或牙齦部位。
attachments/200905/3146770367.jpg
(利用不同形式的牙刷,可為孩童帶來不同的觸感)
運用指壓派協助孩童按摩口腔,須注意以下事項:
1. 吃飯前做,不宜在飯後指壓。
2. 體溫升高不做。
3. 有癲癇或抽筋的孩童症狀或病史得注意,使用轉動筆、按摩棒時,得用漸進方式或以指壓法為主。
4. 與語言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及特教老師和父母共同討論孩童的餵食、心理狀況、身體狀況及語言發展情形。
5. 登記量表紀錄以Base 10量表作參考。
6. 孩童若能由父母或孩童之主要照顧者,在每天下課後持續訓練,對孩童之幫助更大。
7. 運用智慧、多方觀察,配合創意常更換方法,以提高孩童的吸引力及合作意願。


四、指壓、按摩、電療法治療再思
在 這一些介入方法中,東西方治療法有些差異。比方說,西方主張在嘴唇周圍及顏面,左右、上下來回按摩,以促進口腔肌肉之刺激 傳統的中國指壓法,則為在穴道處運用深壓的方式,然而,顏面神經及肌肉錯綜複雜,穴道的方位及功效說法也沒統一;加上這兩者方法,在文獻考察中,作科學性 數量分析者不多,因此難以作比較。

然而Wilbarger Oral Pressure Method,用包著布的手指來回按摩牙齦及上顎,並鼓勵孩子嚼有彈性的食物;這些原理都是因為要達到『深壓』的功能,以有助於神經安定及增強本體覺及重力感。

所以筆者比較喜好先用指壓法用於這些孩童身上;然後用電動按摩棒或電動牙刷在孩童唇邊按摩,藉由不斷的增強或減低按摩的力道互相交錯使用,使肌肉張力得以平衡,降低口腔之觸覺防禦,進而願意咀嚼吃食。


叁、結語
口腔肌肉運作及吞嚥/餵食處理是ㄧ項藝術跟科學性的工作。在台灣傳統社會以『你吃飽沒?』為問安的開場白,家長對於孩童居然不想或不能正常進食,感受到的 壓力及焦慮實在很大。如果早療專業團隊及醫療專業人員能有效地與家長溝通,彼此互相輔導本著聽聞望切之精神,運用行為增強法來處理,相信有系統的介入,並 用愛輔助,會讓孩童更加茁壯。

肆、參考書目:(略)

附表一(共四張)

attachments/200905/7834347611.jpg
St. Tammamy Parish Schools Dsyphagia Team 7/03


                                                 page2
attachments/200905/1472390751.jpg

attachments/200905/5939516643.jpg



                                      page3                                 page08
attachments/200905/4128652414.jpg
attachments/200905/5392621607.jpg

attachments/200905/8562523197.jpg



attachments/200905/6111511763.jpg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