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

第十二屆 特殊幼兒家長對其子女自我決策能力看法之前導性研究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Parents’ Perspectives about Self-determination on  Young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A Pilot Study
朱思穎1、吳香儀2、羅文吟3、連羽鈞4、陳宛渝5、陳韻珍6、梁哲嘉7

Szu-Yin Chu1, Hsiang-Yi Wu2, Wen-Yin Lo3, Yu-Chun Liang 4 ,Wan-Yu Chen 5 ,Yun-Chen Chen6 ,Chia-Cha Liang7

 

1國立台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2美國堪薩斯大學特殊教育學系,3蘆洲國小, 4瑞豐國小, 5太平國小, 6彭福國小,7中正國小

1Depart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National Taitung University ,2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Kansas, U.S.A., 3Lu-Jiang Elementary School, 4RueiFeng Elementary School,5Tai-Ping Elementary School, 6Peng-Fu Elementary School, 7Chung-Cheng Elementary School





研究背景與目的:年幼的孩子若能學習如何管理自我情緒、做決定、解決問題、以及提升活動參與度將能夠成功的增進他們未來的自我決策能力。大多數幼兒通常能夠隨著年齡增長正常的發展出這些技巧,但對於有身心障礙的幼兒來說,他們需要成人適時的協助去學習這些能力。

國外已開始針對學齡前幼兒作其自我決策能力的介入培訓。本研究以美國堪薩斯大學Foundation of Self-determination (自我決策之基礎)研究為其前驅,在台灣針對特殊幼兒實施一前導性研究,其研究目的為:(1) 評估問卷的可行性及建議問卷信效度,以運用在接下來的大型研究中; (2) 探討台灣地區特殊幼兒家長對於其子女自我決策能力的看法以及曾採取的養育策略,以瞭解東西方文化對於應用自我決策理念於特殊幼兒上的差異,進而設計出可應用於台灣地區的相關教學介入策略。

方法:本研究採用不記名問卷方式蒐集台灣地區0~8歲特殊幼兒家長對於其子女自我決策的看法。在台灣實施此研究前,研究者已與美國Foundation of Self-determination 研究團隊(Drs. Jean Ann Summers and Susan Palmer)共同討論東西文化差異對於特殊幼兒自我決策能力的影響,並根據該研究團隊在美所進行的普查問卷進行調整,設計出一份適合台灣家長填寫的問卷,再將此問卷發給台灣地區有意願參與此研究的家長。

依照Summer et al (2009) 的理論,幼兒若能夠擁有做決定、自我情緒控制、以及參與活動的能力,將可提升其未來成人後自我決策能力,進而達到有品質的生活(quality of life),同時也提升正向親師互動的關係。因此,本問卷共分為下列幾個領域:家長與幼兒的背景資料、做決定及問題解決能力、自我情緒控制、活動參與度、親師互動。問卷採用共有五個選項的Likert Scale (從來沒有到總是)。此外,除了對問卷結果進行相關係數分析,研究者更諮詢數位美國與台灣在特幼領域的教育工作者以提升問卷專家效度。

結果: 研究結果共有23位家長協助完成問卷。絕大多數家長為母親(N=17),4位為父親,2位為祖父母。11位孩子為自閉症,6位為發展遲緩,4位為ADHD,1位為學習障礙,3位為語言障礙。問卷中各個選項的平均值落在2.47至 4.47,標準差則位於.59至1.39之間。另外,本研究使用Cronbach’s alpha評估問卷信度,各分項度係數分別屆於.674 至.869之間。除了在自我情緒管理量表項度有較大差異,其它項度量表參與者有較一致的看法。

結論:研究結果顯示台灣地區特殊幼兒家長普遍認同並曾經使用相關策略以增進其子女自我決策能力。雖然本問卷採取方便樣本,自閉症幼兒的父母為居多,對於其它障礙類別幼兒的自我決策能力展現的認識有限,每個項度的結果無法套用於每位特殊幼兒。

 

關鍵字:自我決策、特殊幼兒、親師合作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