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十四屆 運用桌上遊戲提升肌肉萎縮症及肌營養不良症孩童接受肌耐力訓練之效益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Use the of Board Games to enhance child with Muscular Dystrophy and Muscular Atrophy to accept muscular endurance training of benefit: case report

李紀屏1,3、楊家佶1,2*、張巧琪4、林文鮮1,5、溫芳景1,3、吳坤霖1,5

Chi-Ping Lee1,3,Chia-Chi Yang1,2, Chi-Chiao Chang 4, Wen-Shien Lin 1,5 ,Fang-Ching Wen1,3, Kun-Lin Wu1,5

1童綜合醫療社團法人童綜合醫院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2童綜合醫療社團法人童綜合醫院復健技術科物理治療組、3童綜合醫療社團法人童綜合醫院復健技術科職能治療組、4台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5童綜合醫療社團法人童綜合醫院復健科

1 Children Development Center , Tung’ Taichung MetroHarbor Hospital,2 Physical Therapy Unit of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s Section , Tung’ Taichung MetroHarbor Hospital,3 Occupational Therapy Unit of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s Section , Tung’ Taichung MetroHarbor Hospital ,4 Graduate Institute of Early Intervention of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5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 Tung’ Taichung MetroHarbor Hospital ,


 

研究背景與目的:肌肉萎縮症之復健治療在於延緩肌肉功能喪失之進程,在復健治療的臨床決策思考中,以肌耐力搭配功能性動作訓練為主軸,而在肌耐力訊練的核心概念中,是屬於長時間及較低強度的訓練模式,在臨床的復健訓練中,容易遇到孩子會因為長時間的動作重覆,而對運動訓練的內容感到疲乏。本研究中之個案也產生了上述的問題,而透過家長提出想中止復健課程之要求。身為專業人員的治療師,本來專業提供治療之外,也必須要設身處地的以孩子的面向性,做為治療活動的設計。提升孩子願意及主動參與治療的動機。實體桌遊店是最近在台灣比較新興的遊戲行業,利用不同的桌上遊戲,來使孩子能夠從遊戲中體驗及學習各項技能。而本研究最主要是要研究當改變治療的模式,是否能夠改善孩子對於參與肌耐力訓練的意願及是否有其他附加之效益性。

方法:桌遊遊戲類型使用如:烏邦果、格格不入、動物骰子樂等數款遊戲來進行每週訓練的題材,並且邀請家長也同時參與遊戲中,而治療師則是在遊戲過程中刻意加入三種肌耐力之訓練動作。(一)近端軀幹的穩定:請孩子端正坐姿,將牌拿好,以免被別人看到。(二)身體姿勢的維持:如保持站姿才能看到由遊戲進行的過程。(三)進端軀幹及遠端肢體的協調運動。如身體前傾加上手部伸直,將遊戲人物放置定點,才能進行下一個遊係步驟。

本研究採質化與量化兩種方式進行研究:

(1)半結構式之質性研究,由物理治療師,針對兩位分別為:個案一為一名十歲大伴隨裘馨氏肌肉失養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簡稱DMD)處於行走晚期之孩童。個案二為一名九歲辦隨慢性活赫二氏麻痺型(Werdnig-Hoffmann chronic SMA)處於輪椅期之孩童,而面談內容之面向性,傾向於了解孩子及照護者對於這樣的治療模式轉換對於孩子參與課程的意願及是否有其他附加之效益性並且針對這些結果進行類關連性項目進行統整及歸類。

(2) 統計量化方式為使用桌遊遊戲訓練模式前後,比較孩子對於各項肌耐力訓練之姿態所維持的時間及動作的次數。

結果:(1)質化研究的質性對談顯示的結果,可以歸類成以下三點:

  1. 孩子感覺到壓力比較不會那麼大,而且很好玩,身體比較不會累,媽媽也可以跟我一起做活動。在家裡也可以跟媽媽一起玩。
  2. 家長論述在活動中可以學到比較簡單且有趣的訓練模式,同時也會想邀請其他家人一起遊戲。
  3. 孩子與家長都表示很想再來學習別種種類的桌遊遊戲,學了這些遊戲後,會想和周遭的同學及朋友分享,。

以上是針對質性研究中,家長與孩子所提出較代表性的論述。

(2)量化研究部份:

「進端身體的穩定訓練」個案一站姿軀幹直立時間從原來的5分鐘增加為6分32秒,個案二坐姿直立從原來的2分鐘增加至4分鐘。「身體姿勢的維持」個案一從站姿原來可以維持20分鐘增加至28分鐘,個案二坐姿從5分鐘增加至6分30秒。「近端軀幹與遠端肢體協調運動次數」個案一從20次增加為40次,個案二從6次增加為13次,使用Microsfoft Excel統計軟體採t檢定,均有顯著差異

結論:當治療達一定階段或是孩子與家長提出治療成果的回饋時,專業人員應該適時的改變治療模式,以不同的角色及面向思考,才能激發出更多元化的治療活動。並且讓孩子跟家長更能積極參與療育。

 

關鍵字:桌上遊戲、肌肉萎縮症、肌營養不良證、肌耐力訓練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