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十七屆 標準化評估工具結合功能性目標成效評估於重症腦性麻痺兒童之應用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標準化評估工具結合功能性目標成效評估於重症腦性麻痺兒童之應用

The application of combined standard assessment tool and functional goal attainment measurements in the severe cerebral palsy.

劉淑靜1*

Shu-Jing Liu1*

1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台中慈濟醫院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Taichung Tzu Chi Hospital, Buddhist Tzu Chi Medical.

 


 

研究背景與目的:目前關於兒童復健領域之療育成效觀念普遍認為應著重促進個案在各情境下參與活動成功操作,並強調以家庭為中心之服務模式因此在呈現時有各種不同導向之目標設立方式,包括專業領域、發展領域、家庭參與本位等,然在應用於嚴重程度較高之兒童時,由於異質性較大、變化量較小等問題。如何呈現個案於功能性目標達成與否同時,亦可了解其各面向能力發展,並能在臨床執行有限時間裡提供一適當之評估工具選擇為臨床工作想了解之處。因此本篇研究利用常用之兒童生活功能量表中文版(PEDI-C)輔以加拿大職能表現量表(Canadian Occupational Performance Measure; COPM)共同來呈現重症兒童治療前後之療育成效變化。

 

方法:本研究收錄兩位GMFCS level 腦性麻痺個案除接受原先之傳統物理治療外,並在測驗初始前作兒童生活功能量表中文版之施測,並將兒童參與面向及環境評估項目納入評估,之後將上述資料與家長充分溝通討論後,融入於功能性目標設定。最後將所設立之目標依據加拿大職能表現量表予以個別量化重要性、家長自覺表現及滿意度依1-10分李克式量表給分,1分表示一點也不好,10分表示非常好,間隔3個月後PEDI量表之量尺分數及COPM平均分數前後測之比較。

 

結果:其中在功能性目標之COPM前後變化量有較大進步趨勢,且家長之合作參與意願度及滿意度一有較明顯之提升;反之標準化評估工具PEDI由於在功能性目標的設立是參考PEDI量表之內容,因此在量尺分數上僅有1-2分之進步,但仍在標準誤(standard error)範圍內,顯示其前後改變量並無變化。

 

結論:在傳統發展領域導向之評估工具,雖有標準化常模依據協助臨床工作者了解或參考兒童不足之處,以作為訓練依據,然而面對較重症之兒童,由於發展速度嚴重落後以致無法呈現治療前後之進步差異。而以參與為本位之成效工具則針對兒童在日常生活中技能的發展,並能引導家長投入了解孩子之能力及優勢。因此結合此兩種成效工具不僅能讓孩子持續發展學習,亦能提供家庭主動參與並予以支持系統,在個案成效呈現上亦提供較多面向之相關訊息。臨床上常用之標準化評量工具如:PEDI易於執行,但針對重症孩童較無法呈現其治療前後變化量;而功能性家庭參與目標成效評估工具如:COPM,則較屬於質性敘述之目標並附以1-10分之量性分數以偵測其表現達成率及家長滿意度,在臨床執行時亦為一簡便呈現方式,實可供臨床撰寫病歷及療效呈現之一參考方式。

 

 

關鍵字:成效評估、腦性麻痺、標準化評估工具、功能性目標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