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十七屆 電腦輔助評量系統於腦性麻痺兒童上肢動作之應用研究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電腦輔助評量系統於腦性麻痺兒童上肢動作之應用研究

Computer-Assisted Upper-Limb Endpoint Movement Assessment for Child with Cerebral Palsy.

黃羽涵1林秀靜1許嫚芳1孔緹縈1王重元1

Yu-Han Huang1, Hsiu-Ching Lin1, Man-Fang Shiu1, Ti-Ying Kung1, Chung-Yuan Wang1

1屏東基督教醫院復健科

1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Pingtung Christian Hospital, Pingtung City

 


 

研究背景及目的:腦性麻痺所導致的障礙多樣而複雜,約有一半以上的人有著上肢功能障礙,也是造成日常生活失能的主要原因之一。電腦科技的發達與普及,電腦輔助科技逐漸被廣泛延伸應用,本研究目的為探討電腦輔助評量於痙攣型腦性麻痺兒童上肢動作量化評量應用效益。預期結果發展可適用於上肢動作之量化評量方式,進而能提供相關臨床專業人員腦性麻痺兒童上肢動作表現之訓練指標與客觀量化之參考。

 

方法:本研究延攬14位腦性麻痺孩童為研究對象。使用之工具包含以flash編輯軟體自行設計撰寫之電腦輔助評估訓練程式、12.5吋觸控式螢幕以提供受試者操作時之人機介面。讓受試者藉人機介面及電腦輔助評量系統進行上肢動作操作,同時可藉由輸出介面獲得動作表現相關視覺資訊回饋。於過程中,電腦可記錄動作點擊位置及點擊時間並予以儲存進行後續分析,並記錄操作過程及表現;同時受試者分別再以The Beery-Buktenica Development Test of Visual-Motor Integration(VMI)Bruininks-Oseretsky Test of Motor Proficiency(BOTMP)中之精細動作控制子項目相關項目進行上肢功能評量,評量順序採隨機進行形式每位受試者於2週後進行再測。由VMI及BOTMP所得之標準分數及電腦輔助評量運動學參數,於分析電腦輔助系統再測信度上,以信度分析reliability analysis中的級內相關係數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進行分析;參數之間的相關性則以Pears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進行電腦輔助運動學參數之同時校標關連效度分析。α值設為0.05。

 

結果:電腦輔助評量參數效標關聯效度由表1可知,描繪路徑中之標準化急動值及正確率量化數值表現與標準化評量表之相關程度達中度至高度相關性,且具統計上顯著意義(p< .05);描繪路徑中之標準化急動值及正確率也與打地鼠活動所得之表現間有中度至高度之相關性,且具統計上顯著意義(p< .05)。由此表示電腦輔助評量之描繪路徑及打地鼠活動可用來評量腦性麻痺兒童上肢動作

 

結論:電腦輔助上肢動作評量系統所得之電腦輔助運動學參數呈現出好的再測信度及同時校標關連效度。藉由科學化的動作分析,可以量化腦性麻痺上肢動作特徵,呈現更精確且再現性高的參考依據,除了讓臨床人員與教師更為了解腦性麻痺動作特性外,也能進一步應用,做為設計相關動作訓練介入之有效依據,並隨時評量動作訓練介入成效。

 

 

關鍵字: 腦性麻痺、上肢動作、電腦評量、輔助科技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