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音樂治療應用於MECP2初探
The Application of Music Therapy for MECP2: A Preliminary Study
張乃文1,2*
Nai-Wen Chang1,2*
1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教系暨音樂系、2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
1Dep. of Special Education, Dep. of Music, National Kaohsiung University,2Children Hospital, China Medical Hospital
背景與目的:MECP2是人類甲基化CPG結合蛋白2(MECP2)基因突變所導致的遺傳性神經發展疾患之一,也稱雷特症,其症狀合併自閉症、腦性麻痺、帕金斯症…等。病童從出生時原為發展正常兒童,一歲以後在肢體行動、溝通表達、智力…等方面漸出現不可逆的退化現象,初期甚至被視為發展遲緩兒童。雷特症兒童帶給家庭極大的心理衝擊與精神負擔,醫療介入方法也有限。學者Sigafoos 等人(2008)曾依此類症狀的溝通介入,進行系統性回顧研究,歸納出需謹慎解釋成效的三種主要介入方式,包括音樂治療、早期密集行為介入及系統性結構介入。本文主要針對文獻中音樂治療施行於對雷特症的內容與方法相關訊息,做初步探討,期望在發展遲緩兒童或罕見疾病兒童,於其感官發展最早的聽覺正常情況下,除了語音聲音刺激之外的音樂聲音刺激,進一步瞭解音樂治療針對雷特症病童的介入相關研究指標,有較明確的認識。
方法:本研究採文獻回顧方法,採2000-2015年選自中文學術引用文獻資料庫及英文MEDLINE 資料庫,以關鍵字「MECP2」、「雷特症/Rett」、「音樂治療/music therapy」、「音樂/music」作為搜尋,獲27篇(中文O、英文27),最終採11篇論文進行初步探討。內容分析包括研究方式、人數、年齡、時長、理論依據、評估工具、介入方式、使用素材、執行人員、紀錄方式以及成效等指標。
結果:研究結果相關指標如下:(1)研究方式:多採單一個案、(2) 人數:一至三位、(3)年齡:四至六歲,(4)時長:每次30分鐘,一週一至二次,總期長約七週至十二週、(5)理論依據:均無、(6)評估工具:臨床為主評量、(7)介入方式:聆聽、即興、敲擊樂器、選擇卡片…等,(8)使用素材:各類實體樂器彈奏或音樂播放,(9)執行人員:5/27篇為音樂治療專業人員、(10)紀錄方式:觀察紀錄、錄影、家長回饋,(11)成效:增加肢體動作的動機與延續(含碰觸、持拿…)、行為的互動意願/決定/理解互動關係(含眼神注視、選擇、輪流、手勢…)、溝通表達(含出/發聲、微笑…)。
結論:本文初步檢視過去十五年音樂治療是以何種內容與分式來服務雷特症兒童,但此類研究需要更多的中文文獻提供臨床參考。對於聽覺器官仍屬正常發展的重度兒童而言,未來需要進一步瞭解的是音樂治療是以何種機制,引發兒童初始行為、溝通意圖、情緒抒發等向度。
關鍵字:MECP2、雷特症、音樂治療、音樂活動、罕見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