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影響音韻覺識表現之因素:接收暨表達性詞彙量及詞彙學習能力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performance on phonological awareness: Receptive and expressive vocabulary size & vocabulary learning
薛偉明1*、許馨仁2
Wei-Ming Hsueh1* , Hsinjen Julie Hsu2
1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聽力學與語言治療碩士班
1Graduate Program of Audiology & Speech Therapy,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研究背景與目的:一般發展兒童約於四至五歲時,已開始對其母語的語音內在成分產生初步的覺察能力,此即為音韻覺識。學前階段的音韻覺識能力,為學齡期讀寫發展和讀寫障礙的預測指標(e.g., Anthony & Lonigan, 2004),故釐清影響音韻覺識發展的因素,為讀寫早期療育的重要議題之一。過往研究於探討學前兒童音韻覺識發展時,大多側重於接收性詞彙量之地位,對於表達性詞彙量和詞彙學習能力本身則甚少著墨。有鑑於此,本研究將探討接收性詞彙量、表達性詞彙量以及詞彙學習能力,分別和音韻覺識間的關聯。
方法:本研究之對象為63位四至五歲的一般發展兒童,(平均年齡= 59個月;男/女=34/29人)。每位參與者皆完成接收性詞彙量、表達性詞彙量、詞彙理解學習、詞彙表達學習及音韻覺識共五項作業。其中音韻覺識作業依發展難易度包含了三個次作業,依序為音節覺識、首音暨尾音覺識、以及音素覺識。本研究採階層迴歸分析驗證研究問題,以測試不同詞彙變項,對整體音韻覺識能力和各項音韻覺識能力之預測關係。
結果:迴歸分析結果顯示,當控制年齡變項後,接收性詞彙量和詞彙表達學習兩者,能夠解釋整體音韻覺識能力45.5%的變異量(p < .0001)。若將音韻覺識的三個子項目分別探討則會顯示出不同結果。於音節覺識方面,詞彙理解學習本身能夠解釋12.3%的變異量(p = .008);於首音及尾音覺識方面,接收性詞彙量和詞彙表達學習,能共同解釋其24.2%的變異量(p = .013);至於音素覺識能力,表達性詞彙量和詞彙表達學習兩者,則共同解釋了25.5%的變異量(p =.014)。
結論:過往文獻多認為接收性詞彙量為音韻覺識的發展基礎,本研究進一步將表達性詞彙及詞彙學習能力一同納入考量,結果顯示不同層次的音韻覺識能力,和不同面向的詞彙量或詞彙學習表現呈現相關。兒童早期對音節的覺察,可由詞彙理解之學習能力解釋;對於單位較小的首音及尾音,詞彙表達的學習能力逐漸開始涉入;至於較晚才發展完備的音素覺識,兒童的表達性詞彙量及詞彙表達學習能力,則有其獨立的貢獻。本研究結果以更詳盡的面貌呈現詞彙學習和音韻覺識發展間的關係,於臨床和教育現場中,對於讀寫障礙之早期徵狀發現、介入方向以及策略擬定,皆有其重要的啟示。
關鍵字:音韻覺識、接收性詞彙量、表達性詞彙量、詞彙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