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十七屆 新北市偏鄉駐區實驗方案行動研究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新北市偏鄉駐區實驗方案行動研究

A Action Research of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 in Rural Regions

顏志婷1、許繼今2、林美杏3、周筠珍4、林秀錦5

Chih-Ting Yen1Chi-Chin Hsu2Mei- Hsing Lin3Yun-Chen Chou4Hsiu-Chin Lin5

1北新國小、2三峽國小、3瑞芳國小、4貢寮幼兒園、5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1Beisin Elementary School,2 Sanxia Elementary School,3 RuiFang Elementary School,4 Gongliao Kindergarten,5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研究背景與目的:偏鄉地區的民眾對於早療或特教資源概念不足,導致一些發展遲緩幼兒發現太慢介入太遲錯失療育黃金期;或因家長不願孩子被貼標籤而無法讓遲緩幼兒獲得療育支持;或因交通不便、隔代教養問題,家長無力接送遲緩幼兒接受療育。此外,偏鄉地區穩定的合格師資較少,班級老師缺乏教導發展遲緩幼兒的專業知能,因此,新北市教育局在104學年度實施駐區實驗方案,希望透過方案的進行,及早發現遲緩幼兒並提供特殊教育支持,提升普通班老師專業知能,進而整合區域內特教或早療的資源,提供有效的早療服務。

 

方法:本研究以行動研究法,希望能夠釐清偏鄉地區早期療育困境,並透過討論與方案實施,逐步克服偏鄉地區的療育問題。行動研究團隊包括教育局人員、偏鄉地區幼兒園園長、偏鄉地區特殊教育學前巡迴輔導老師以及指導教授,每個月定期開會討論之外,教育局人員也數次陪同巡迴輔導老師入園觀察發展遲緩幼兒能力、教師教學、園所環境以及偏鄉地理環境。從問題一一釐清到逐步規劃解決策略,歷時一年。

 

結果:

  1. 加強偏鄉教師對於遲緩幼兒的覺察與輔導專業:該區域學前教育以公立幼兒園為主,因地處偏遠,教師流動率高,教保服務人員的職前培訓訓練不一,教保服務人員要參加市區的研習意願較低,以至於對於察覺幼兒發展情形以及輔導方式有待加強。故在當地安排規劃一系列發展、篩檢、教學等研習課程。從參與課程的反應以及巡迴老師入班觀察發現,現場老師會嘗試將學習經驗融入教學中
  2. 整合偏鄉地區療育資源:療育資源方面,除了教育端針對確認特教資格的幼生及園所提供巡迴輔導服務之外,另有心路基金會針對疑似或確認發展遲緩的幼兒或園所提供入園服務或個別能力加強等定點服務,其服務性質與巡迴輔導具有相似與重疊性。經與定點療育單位開會協商,雙方調整服務方式,將疑似發展遲緩或發展遲緩但未經鑑輔會確認特教資格的幼生,由教育端的巡迴輔導教師提供服務,定點服務則是以拓展早療概念、於社區中提供親子示範課程為主。
  3. 擴大服務疑似個案: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被貼標籤,對於孩子被標記具有特教資格的方式而提供的巡迴輔導服務十分抗拒,反而願意接受比較不被標記的定點服務。為使疑似發展遲緩幼兒得到特殊教育支持,教育端調整方式,以追蹤輔導發展篩檢未通過幼生的方式入園,協助園所輔導疑似個案共13名,學前巡迴輔導老師定期入園服務或提供電話諮詢,經過一年的輔導介入,6名疑似個案的發展逐漸與同齡兒童相近,已經結案,另外7名疑似個案仍需繼續追蹤介入。

 

結論: 對於早療概念尚未普及的地區,以非正式的資源提供,反而讓家長願意接受;教育單位對於療育資源較為不足的區域,放寬巡迴輔導服務提供的標準,協助現場的老師將輔導的技巧融入一般教學中;與區域中之定點服務單位進行聯繫與合作、協調服務型態,讓不同的服務可以在幼兒園或社區中發揮最好的服務效益;另外,安排研習活動,提升教師專業知能。

 

 

關鍵字:資源整合、巡迴輔導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