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十七屆 探討支持特殊幼兒融合教育之搭橋計畫培訓歷程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探討支持特殊幼兒融合教育之搭橋計畫培訓歷程

Investigating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The Bridge Project to support preschoolers with special needs to be included

曾淑賢1*、柯采綾2、蕭淑瑜2、許雅筑2

Shu-hsien Tseng1, Tsai-Ling Ko2, Hsiao, Shu-Yu2 , Ya Chu Hsu2

1中原大學特殊教育系、2寶貝潛能發展中心

1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2 Baby Development Center

 


 

研究背景與目的:由於融合教育的發展趨勢,特殊幼兒不再只是被安置在隔離的特教情境超過半數是融合於一般幼托園所的普通班級中就學。但是目前仍有許多特殊需求幼兒,特別是中重度特殊需求幼兒,很難順利地找到願意接受其融合的幼兒園就讀;即使能有園所接受,幼兒就讀後也往往缺乏能有效協助其適應融合情境的支持服務。而就幼兒園的立場來看,則苦於無具有特殊教育經驗的人員能全時間地提供介入與支持。在整體融合支持資源缺乏的現況下,研究者們提出此搭橋計畫。此計畫招募發展中心內有經驗與意願的家長,擔任兼職之轉銜教保員,並組成轉銜支持團隊,加以培訓。然後,在特殊幼兒轉銜至一般幼兒園之前,將其與轉銜教保員配對,以一對一入園陪同的方式帶領幼兒逐步適應融合情境。在融合資源缺乏的情況下,搭橋計畫為特殊幼兒融合教育建構了一座自足式日托班與一般幼兒園兩者間重要的支持橋梁。因此,了解這些支持人力的培訓歷程是目前融合教育的一個重要的議題。

 

方法:此研究追蹤搭橋計畫中轉銜教保員的培訓過程。參與在此搭橋計畫中的教保員皆為此中心的日托兒童的家長,有較成熟的教養與陪伴特殊幼兒的經驗後,由督導評估和邀請,以兼職方式參與在此計畫。中心進行幼兒與轉銜教保員的配對後,每周由轉銜教保員陪同特殊幼兒入園一次,依學期的周次進行,共一年的時間。期間,教保員會有系統地提供各樣支持,包括陪同特殊幼兒家長選擇幼兒園、召開入園前協調會、和幼兒園老師共同擬訂適合的教學目標、定期召開期初、期末ISP會議;合作過程若有特殊需求或變動則另招開期中協調會議,盡力協助幼兒能夠逐步獨立走向完全融合。而教保員也有固定的會議討論彼此支持和接受外部的督導和培訓。本研究透過紀錄和分析會議紀錄、訪談和錄音等質性資料以分析其培訓歷程。

 

結果:本研究初步的結果包括會議和培訓所涵蓋的內容、流程、主題等等,也進一步分析在過程中所遭遇的瓶頸和挑戰、以及因應策略等等。最後,也呈現影響培訓的可能因素等等。

 

結論:目前台灣有許多的特殊幼兒是融合於一般幼兒園的普通班級中就學,但融合教育的支持資源普遍地不足之下,特殊生常常經過多次被拒絕的經驗或直接隨班就坐於融合班級當中,缺乏轉銜適應的支持資源。在無適當的支持之下,對幼兒園教師及特殊幼兒往往造成許多不適當的期待和處遇。因此,學前特殊教育領域迫切地需要更多規劃與建構協助特殊幼兒成功適應融合教育的支持服務。此研究所提供的搭橋計畫提供一個另類的資源選擇,運用自身已有養育特殊幼兒經驗的家長人力來協助紓緩融合教育轉銜支持資源不足的現況。本研究發現的這些影響培訓的因子將能有助於此資源使用和配合情形的更佳化。

 

 

關鍵字:融合教育、搭橋計畫、轉銜適應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