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極早期療育服務家長成長團體之滿意度調查
Satisfaction of a Parent Support Program for Families with Developmentally Delay Children
朱貞歷1* 、 朱怡菁1、吳佩芳2、廖芳真1、游宛蓁1 、 何心瑜1
Chen-Li Chu1*, Yi-Ching Zhu1, Pei-Fang Wu2,Fan-Chen Liao1,Wan-Chen Yu1, Hsin-Yu Ho1
1財團法人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瑪利寶寶啟蒙中心、2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早期療育碩士班
1 Maria Head Start Center, Maria Social Welfare Foundation, 2Graduate Institute of Early Intervention,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研究背景與目的:目前國內早療服務的提供主要仍以幼兒能力為主,文獻指出以家庭為中心的評量與處遇模式包含建立家庭的支持和資源,以充權的方式透過助人行為,與家庭一起思考問題解決和整合方式(cite)。因此家庭才是陪伴身心障礙幼兒的重要關鍵。家庭中又以身心障礙幼兒之家長為幼兒療育服務的主要決策者,因此如何協助家長在幼兒接受療育服務的過程中,具備正確的療育概念、親職策略、兒童發展知識…等,相對來說是重要的。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討家長成長團體服務模式及參與者的滿意程度。
方法:本研究係以參與MAP(Maria Ahead-Baby Project)服務模式之零至三歲發展遲緩嬰幼兒家長為對象。家長成長團體模式為每三個月為一期,每周一次2小時,共12次課程,課程內容涵蓋嬰幼兒各領域發展與特殊需求、親職教養策略、資源認識與連結、自我權益與決策,及心理支持與自我照顧等五大面向。研究者以自編式的五分制滿意度問卷進行調查,問卷包括13個題目與6個開放式填答問題,此研究歷經二年半的時間,共回收134份有效問卷。本研究以描述性統計之百分比來表示題項達滿意和同意的比例。
結果:統計結果顯示,98%的參與者對於團體的帶領方式和內容安排感到滿意,顯示家長肯定團體進行方式。94%的參與者同意參加團體有助於澄清自己的親職觀念;96%參與者認同課程可以拓展自己的教養策略和方法,以及有助於尋求適當的親子互動模式,顯示參加團體有助於提升家長的親職能力與教養策略。97%的參與者認為參加團體有助於自己面對困難時能以正向態度來看待事情,95%的參與者能抒解教養特殊兒童所累積的個人情緒及壓力,顯示成長團體有助於增進家長的心理資本及情緒抒發。再者,92%的參與者同意透過團體可以拓展資源網絡,有助於結交有類似經驗的家庭。96%的參與者認同團體經驗對個人很有意義。另外,僅有85%的參與者同意此團體有助於發展最佳的家庭關係,顯示此部分為家長團體的限制與研究團隊有待改善之處。在開放式填答部分,參與者認為自己學習最多的部份,依次為釋放負面情緒,建立正向的生命信念和態度、了解孩子的發展與教養策略、互動技巧、從其他家長的經驗分享中學習;印象最深刻的部份為其他參與者的經驗分享和相互支持,與前期家長經驗分享等;對於未來團體的期待,包括家長心路歷程分享、孩子情緒行為的問題解決、分享繪本、桌遊和居家活動、舉辦戶外活動、喘息抒壓活動和讀書會等等。
結論:透過滿意度回饋調查之結果,可瞭解服務對象對於現行運作模式之想法以及其需求,做為專業人員提供發展遲緩嬰幼兒家長成長團體服務之參考調整。
關鍵字:早期療育、家長成長團體、家庭支持、家長充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