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個案報告:以家庭為中心之親職管教訓練於學齡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之經驗
A case report: The experience of family-based parent management training for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ADHD
許建中1、羅逸平2*、徐志雲3
Chien-Chung Hsu1, Yi-Ping Lo2*, Chih-Yun Hsu3
1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2澳洲格里菲斯大學亞洲學院、2國立金門高級農工職業學校特教組、3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
1Kinmen Hospital , 2Griffith Asia Institute, Griffith University, Australia, 2Division of Special Education, National Kinmen Agricultural and Industrial Vocational Senior High School, 3Kinmen Hospital
研究背景與目的:注意力缺陷過動疾患(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是一種高發生率的兒童疾患,伴隨有維持注意力困難、分心、過動、衝動控制不佳,通常發生在3歲至7歲的兒童期,學齡前ADHD兒童的父母容易因為孩子的行為以及不良的互動而有較高的壓力,在面對壓力情境時,父母多半採用直接、命令式、負向的態度來面對問題,家庭因素以及父母管教方式的影響,可能會導致ADHD症狀的出現,或加重症狀的嚴重度,而透過教導父母親合宜的管教互動技巧,並藉由父母來協助孩子學習、建立適當的技巧能力、抑制不適當的行為,改以適當的行為來表現,可以提升孩子在情緒與行為的自我調節能力,進而降低親子衝突;本研究期望探索在以家庭為本位的早期介入模式下,個案父母親在親職管教訓練的改變歷程,以及運用在與孩子互動上的經驗。
方法:本研究個案生理年齡為4歲11個月,為31週之早產兒,無特殊生理疾病或家族病史,以魏氏幼兒智力測驗第四版評估,認知功能落在平均水準的範圍(全量表智商為113),臨床觀察及心理評估顯示個案持續性注意力較差(約30-40秒左右),有較高程度的衝動表現,無法專注於他人說話,學校老師反映個案容易分心,無法安靜坐在位子上,遇到挫折會立即有情緒反應,有人際衝突;本研究的介入採父母共同參與的個別親職互動技巧訓練模式,每兩週進行1次,共計進行7次,每次60分鐘;介入主題著重在兩個面向,其一是家長自我方面,針對教養概念、夫妻溝通、家庭環境改善等議題進行討論,協助家長釐清問題,提出改善方法並實際執行;其二是家長-孩子互動方面,教導家長合宜的親職互動技巧,要求家長在家中實施,並針對實際發生的例子進行討論,協助家長找出可行的解決方法,實際執行在未來的親子互動中。
結果:經過7次介入後,個案家長反映自己的親職技巧有顯著提升,能夠更正向的看待孩子的行為,有較高的自信心去處理孩子所發生的不適應行為,夫妻間的管教衝突也明顯減少;經由家長與學校老師的觀察得知,個案在學校課程中坐不住的狀況有減少,注意力的持續度方面也有改善,此外,個案在行為與情緒的自我調節能力上有進步,較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來看事情,與家長、同學、老師的關係也有改善。
結論:在透過以家庭為本位的親職管教訓練方案介入之後,家長的親職互動能力有提升,能夠降低照顧者的困擾程度,也可以降低學齡前ADHD兒童的症狀行為,改善注意力、過動衝動問題,以及人際互動困擾;未來研究仍需再多增加個案人數以瞭解不同家長間的經驗異同處。
關鍵字:家庭、親職管教訓練、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早期療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