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十八屆 早期療育分級服務對家庭與兒童成效之影響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早期療育分級服務對家庭與兒童成效之影響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service intensity on family and child outcomes in early intervention

劉尹筑1*、曾淑賢2

Yin-Chu Liu1*,Shu-hsien Tseng2,

1桃園市第三區早期療育社區資源中心、2中原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1 The Third Early Intervention Community Resource Center in Taoyuan2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研究背景與目的:近幾年來,以家庭為中心的早療服務模式廣為認同,以整體家庭為工作對象,期望提升家庭功能與服務成效。然在實務中因為服務家庭數多,常需採用分級服務,將家庭依指標分類,以不同頻率或模式提供服務,但較少研究深入探討分級服務的成果或效益差異。故本研究希望探討分級服務是否影響家庭所覺知到的服務效果。

 

方法:研究對象為台灣北區一早期療育社區資源中心之服務家庭,擷取接受服務半年以上之密集案(1個月服務至少一次),共有34位,並依據其接受服務中心服務之年資與發展月齡,配對在案服務之一般案(3個月服務至少一次)34位,做為比較對象。研究以問卷調查方式,使用美國早期兒童成果中心編制之家庭成果問卷,透過電話訪談或到宅訪談等方式了解家庭接受服務對早期療育服務的受益情形與想法。家庭成果問卷的內涵包括:

一、家庭結果:

1.家庭了解孩子的優勢、需求與能力、

2.家庭了解自身權益與維護孩子權益、

3.家庭能幫助孩子成長與學習、

4.家庭擁有支持系統、

5.家庭會利用社區服務。

二、早期療育介入的幫助性:

1.服務能協助家庭了解家庭權益

2.服務能協助溝通孩子需求

3.服務能幫助孩子成長與學習

以上述問卷題項,透過家庭訪問或電話訪問了解家庭對服務效益的感受程度,並分為密集服務34組與一般服務34組作為比較差異,被分為密集案之家庭多為弱勢家庭,包含單親、經濟弱勢、高風險等等之家庭類型,而密集案多為家庭功能佳且資源穩定之家庭。在密集案有6名單親家庭,研究以收集目前兒童監護人之學歷,故此6位單親家庭的兒童由母親監護與照顧,故排除此6位父親教育程度統計。整體顯示,家長教育程度(包含父母親),密集案家長教育程度多為高中程度,共有33名,一般案則多為大學程度,共有34名。

 

結果:在各目標分數統計顯示,密集案覺知之受益程度皆高於一般案,且在專業人員能協助「家庭了解孩子的優勢、需求與能力」、「了解您的權力和維護孩子的權益」、家庭擁有支持系統」此三項上有顯著差異。顯示透過密集服務與追蹤過程中,專業人員提供家長親職示範以及討論兒童需要,並協助家庭了解兒童發展與需求,較能滿足其需求。且密集案家庭多為弱勢家庭,為平衡家庭功能,專業人員會密集協助家庭盤點可運用之朋友、親人、教會、鄰里等等之非正式支持來源,且鼓勵家庭參與多方活動,以建立其支持圈。而在蒐集問卷過程有一組一般案家長回應因服務頻率低,認為中心並未實際提供服務,多是自己尋求資源,故對於中心早期介入的幫助偏低。在實務中也發現,密集案因長期密集性介入,與家庭較容易建立關係,對於家庭需求能予以立即回應。

 

結論:研究結果顯示早期療育透過密集性的專業服務頻率能提升服務效益。在一般案部分,因家庭功能佳,故了解兒童與家庭之權益,並能妥善運用資源,而密集案則需專業服務介入協助。

 

 

關鍵字:服務成果、早期療育、分級服務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