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探討早期療育服務對遲緩兒童發展、家庭效能及照顧者生活品質改善成效之計劃
A Protocol of the Efficacy of Early Intervention Program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and Caregivers’ Quality of Life
詹雅淳1、林蕙筠1*、宋宜珊1
Ya-Chun Chan1, Hui-Yun Lin1, Yi-Shan Sung1
1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分院復健部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Hsin-Chu Branch
研究背景與目的:衛生福利部於民國86年開始與各大醫院合作辦理發展遲緩兒童聯合評估中心;然而,對於這些衛福部補助的醫院卻尚未探討其早療方案對遲緩兒童發展及照顧者生活品質暨家庭成效的相關研究。故本研究探討遲緩兒童於本院與非本院接受為期一年之早期療育服務後,對兒童之發展、家庭效能以及照顧者生活品質之成效差異。並進一步分析兒童所接受的療育狀況,以及接受療育總時數對兒童發展、家庭效能以及照顧者生活品質之影響。
方法:收案年齡介於3至4歲11個月之發展遲緩兒童。分組依照顧者考量住家與早療中心交通便利性、療育時段是否配合等影響因素後的意願進行;實驗組為願意於本院接受療育之遲緩兒童,非於本院療育之遲緩兒童為控制組。實驗組兒童將接受依據其評估結果所需的早期療育,早期療育為期12個月。成效評量包括「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Children and Youth Version)之各面向: (1) 身體構造與功能面向:魏氏幼兒兒童智力量表、感覺處理能力剖析量表中文版,(2) 活動與參與面向:皮巴迪動作發展量表第二版、修訂學前兒童語言障礙評量表,及兒童生活功能量表中文版評量兒童認知、動作及語言等領域發展改善情形,(3) 個人與環境因素:人口學資料、兒童療育狀況(例如:療育單位、項目、頻率、每週療育時數、服務提供型態屬於團體或個別治療、療育總時數等)、家庭成效調查問卷-中文版。此外,也使用台灣簡明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了解主要照顧者主觀生活品質。資料分析將比較實驗組於上述成效評量結果之前後測的差異,以及比較實驗組與控制組於上述成效評量結果的組間差異。研究結果將可用於建立本院針對遲緩兒童的早期療育實證基礎。
結果:本研究仍持續進行中,截至目前為止之收案人數實驗組及控制組分別為20及15人,平均年齡分別為48及49個月,診斷以發展遲緩(Mixed development disorder)居多;從功能性方面來看,以語言發展遲緩比例較高。目前已收案者均未滿一年療育,本研究預期遲緩兒童在本院早期療育中心接受一年早期療育後於身體功能、活動與參與等面向皆較非於本院接受療育者得到較多改善,且兒童接受早期療育對促進家庭照護遲緩兒的效能,照護者的生活品質方面亦得到改善。
結論:本研究收集遲緩兒童接受療育服務後對其發展及家庭改善情形的數據,分析後預計可以讓參與早期療育服務的團隊成員更加了解臨床療育後各面向之成效,作為往後訂定介入計畫與目標之依據。同時,研究成果亦可作為專業人員給遲緩兒家庭相關療育建議時的參考訊息。
關鍵字:早期療育成效、發展遲緩、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