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地板滾球訓練營對重度腦性麻痺兒童之成效-個案報告
The Effects of Participating a Boccia Training Camp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 Case Report
汪子瑄1*、吳讚修2
Tze-Hsuan Wang1*, Tsan-Hsiu Wu2
1台灣馬術治療中心、2台灣地板滾球運動聯盟
1The Therapeutic Riding Centre of Taiwan、2Boccia Taiwan Sports Federation
背景與目的:地板滾球(Boccia)原本是專為腦性麻痺患者所設計的運動,運動員須努力將己方的色球貼近場上的目標母球。地板滾球因為具有(1)肢體動作功能需求不高與(2)高度挑戰運動員的運動策略技巧兩項特點,因此成為非常適合重度肢體障礙者參與的競賽項目,並於1984年納入帕拉林匹克運動會(Paralympic)的比賽項目。參加地板滾球的選手須接受體位分級,體位等級為BC3的選手為標準組選手,可以使用軌道與助理員。本文之目的在報告一位重度腦性麻痺兒童在參與由桃園市腦性麻痺協會主辦之地板滾球訓練營之練習過程與成效。
方法:本文為個案報告。個案為10歲(小四)之腦性麻痺患者,其GMFCS為第5級,MACS為第4級,CFCS為第3級。個案曾於去年參加過公開組的團體賽,因此對比賽規則有基本瞭解。本期地板滾球訓練營共有7位腦性麻痺兒童與青少年,於兩個月的期間內進行6次訓練,每次訓練時間為2小時,由1位物理治療師與1位地板滾球教練共同主持。因為參加學員中僅此個案的體位分級為BC3軌道組,其餘學員皆為投擲組,因此該個案的訓練內容略有別於其他學員,並由物理治療師主責,由案父擔任助理員的角色。每次課程進度依序為:(1)規則介紹與複習,練習使用軌道;(2)練習使用軌道瞄準;(3)練習發球的技巧;(4)練習主動與助理員溝通;(5)綜合練習;(6)模擬比賽。
結果:經過6次訓練後,個案有以下進步:(1)在不同軌道位置釋放球的成功率增加;(2)可以透過軌道瞄準並左右修正軌道;(3)瞭解軌道高低如何影響球的遠近距離;(4)可以持續注意裁判的紅藍指示牌並向助理員示意進行投擲準備;(5)助理員可以減少對個案的提示,從原本助理員需要一直詢問個案問題,進步為個案可以主動表達:輪到自己投擲、左右調整軌道、拿球。而原本在期初設定但期末未達成的目標有:(1)釋放球時,臀部可以維持與椅面的接觸;(2)注意輪椅與軌道是否壓線;(3)擁有發球權時,將母球發在有利的位置;(4)在對方投擲的時間內保持安靜。而未來的練習目標應包括:(1)瞭解並預測擲球的順序;(2)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投擲;(3)在沒有助理員提示的狀況下,主動完成所有投擲的流程與動作。
結論:提供地板滾球訓練營(e5550)並搭配輔具(e1401)與助理員(e340),可以讓重度肢體障礙者有參與運動(d9201)的機會。參加訓練營後,個案在身體功能部份的改變則包括上肢動作能力(b730,b760)、視覺空間感(b1565)、高階認知功能(b164)、注意力功能(b140)、語言心智功能(b167)、嗓音和言語功能(b3)等面向。
關鍵字:地板滾球、硬地滾球、腦性麻痺、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