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早期療育中家長對於與專業人員間夥伴關係建立之滿意度探討 Investigation of the satisfaction of parent-professional partnership in early intervention
焦士庭1*、康琳茹1、2、黃靄雯1、2、徐瑀薇1、劉晏辰1
Shin-Ting Chaio1*, Lin-Ju Kang1-2, Ai-Wen Hwang1、2, Yu-Wei Hsu1, Yan-Chen Liu1
1長庚大學醫學院早期療育研究所、2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復健科
1Graduate Institute of Early Intervention, College of Medicine, Chang Gung University
2Department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Chang Gung Memorial Hospital, Linkou
研究背景與目的:以家庭為中心服務為現今早期療育的主要照護模式,而家庭與專業人員間夥伴關係建立是實踐以家庭為中心服務的基礎。夥伴關係的建立強調相互尊重和信任、資訊共享、開放式溝通、共同臨床決策,且介入過程中需考量家庭的價值觀、需求和選擇。學者提出家長在接受服務過程中,夥伴關係的建立會影響早期療育服務之成效。因此本研究目的為初探家長在接受以家庭為中心的早療服務模式下,對於與專業人員間的夥伴關係之滿意度。
方法:本研究以便利取樣的方式,收取137位在教育場域(n=45)或社政機構(n=92)接受早期療育服務之0-6歲發展遲緩兒童之家長。受訪者以媽媽佔多數(n=118),其次為爸爸(n=14),以及其他主要照顧者(n=5)。教育場域包含一般幼兒園融合、一般學校普通班融合、一般學校特幼班、特殊學校特幼班。社政機構為發展中心和早療個管中心。使用「家庭-專業人員夥伴關係量表中文版(家長版)」,目的為評量家長感受在接受早期療育服務中,與專業人員之間的夥伴關係之滿意度(1=非常不滿意,5=非常滿意)。量表共有18題,涵蓋兩個領域:「以兒童為焦點」(9題)及「以家庭為焦點」(9題),前者是指家庭在專業關係中對接受到的服務的滿意程度、後者是指家長在專業關係中對於兒童服務的滿意程度;以及六個面向:溝通、承諾、平等、能力、信任和尊重。由研究者與家長進行結構式訪談,以面對面訪談或電訪的方式進行。以描述性統計分別呈現教育場域及社政機構之夥伴關係滿意度分數,並使用次數分配了解教育場域及社政機構之每個題項的滿意度分配。
結果:教育場域之家長在夥伴關係「以兒童為中心」之平均數為4.27、「以家庭為焦點」之平均數為4.31,表示介於滿意到非常滿意之間;而社政機構之家長在夥伴關係「以兒童為中心」之平均數為4.32、「以家庭為焦點」之平均數為4.37,亦表示介於滿意到非常滿意之間。由每個題項分數的次數分配得知,雖然約8成以上家長皆表示滿意至非常滿意,但教育場域有2.2%~20%填答普通至不滿意;社政機構有3.3%~12%填答普通至不滿意。其中發現皆在第四題「當與其他服務提供者一起工作時,能夠為您孩子的最佳利益發聲」出現了較高比例(教育場域:20%/社政機構:12%)的普通至不滿意。
結論:此結果代表家長無論是在教育場域或社政機構感受接受早期療育服務的過程中,對於與專業人員之間的夥伴關係滿意度大多數為滿意至非常滿意。但其中也發現有少數的家長對於其夥伴關係感受較低,其背後的原因仍需深入關切。
關鍵詞:早期療育、以家庭為中心服務、夥伴關係、家庭-專業人員夥伴關係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