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個案報告:應用關係取向發展模式(DIR)治療暨親職教育於心理社會情緒發展遲緩兒童
A Case Report: A Treatmen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al Individual-difference, Relationship-based Model and Parenting Education for Children with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al Delay
唐愉君1*
Yu-Kwan Tong1*
1奇美醫療財團法人佳里奇美醫院復健科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Chi Mei Hospital, Chiali
研究背景與目的:建基於發展取向、注意個別差異,以關係為基礎(developmental individual-difference, relationship-based model,DIR)的整合性治療模式強調情緒發展的六大里程碑,主張先建立親密關係,就可促進孩子學習,改善他們的互動與思考能力。在管教小孩時常感到挫折、無助或其它負向情緒,因此也需讓照顧者瞭解管教小孩所遇到的困難,提升其覺察能力、親職技巧和效能感,以建立安全且親密的親子關係。
方法:本研究以兩位,生理年齡均為兩歲七個月,使用貝萊嬰兒發展量表第三版評估,兩位結果為智商分數90-95,一位有限口語表達(僅說「好」),另一位使用尖叫和咕咕聲以表達,語言表達明確遲緩,眼神接觸少,診斷為疑似有自閉類群障礙症傾向的對象。評估後,除了接受心理治療外,一位同時接受語言治療,另一位待排語言治療。治療由臨床心理師執行,治療時期為十四次,治療時間30-60分鐘,一週一次。治療前後均由照顧者填寫「DIR功能性情緒發展觀察表」,以瞭解基準值和療效。
結果:「DIR功能性情緒發展觀察表」共有六階段,每階段內均有不同任務,成功率必須達八成才算完成該階段發展。在治療前,兩位個案當時情緒發展達第一階段(自我調節及對世界產生興趣),達第二階段(親密聯繫)成功率約三成至五成。十四次治療後,一位達第三階段(雙向溝通)成功率約四成,另一位達第四階段(複雜溝通)成功率約五成。他們不止在社會情緒發展有進步,口語表達能力也有所提升,同時接受語言治療的個案可表達更多單字和詞彙,待排語言治療的個案可模仿語音與嘴形。照顧者們報告個案眼神接觸變多,在治療室遊玩的方式會延伸至家中/戶外,分享與來回互動次數增加,遇到其他小孩時會主動打招呼等。親職教育過程中,家長反映因工作或做家務事,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小孩,但當中更多的是與孩子互動遇到挫敗,擔任僱員、媳婦、太太等角色所帶來的心理壓力,促使心力交瘁,增加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困難度。當他們瞭解自己的狀況後,會較願意學習和為孩子提供時間。
結論:兩位心理社會情緒發展遲緩兒童接受十四次以DIR模式治療和為照顧者提供親職教育,讓家長了解個案的獨特性,增加觀察孩子行為的敏銳度,掌握與孩子互動與溝通的技巧,同時提升覺察力,瞭解自己如何與孩子相處,如何遇到困難,從而促進孩子與照顧者建立安全且親密關係,以利孩子各項能力發展。此研究除了證實DIR模式對心理社會情緒發展遲緩兒童有療效外,亦發現當照顧者瞭解與孩子相處的困難所在後,對孩子或自己會有更多的包容性和增加學習DIR的動機。
關鍵字:心理社會情緒發展、關係取向發展模式(DIR)、親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