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十八屆 自閉症兒童粗動作訓練成效-前驅報告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自閉症兒童粗動作訓練成效-前驅報告

Effectiveness of gross motor training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a pilot study

劉盈綺1、王韻涵1、簡婕1

Ying-Chi Liu1, Yun-Han Wang1, Chien Chieh1

1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花蓮慈濟醫院兒復中心

1Pediatric Rehabilitation Center, Hualien Tzu Chi Hospital, Buddhist Tzu Chi Medical Foundation

 


 

研究背景與目的:依DSM-V(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第五版)診斷標準,自閉症主要是在社交溝通及社會互動缺損,且有侷限、重複的行為、興趣及活動。但近年多篇研究探討自閉症患者在幼兒時期即出現動作發展遲緩之現象,也強調動作遲緩是自閉症早期診斷重要臨床表徵之一,有研究中也顯示自閉症嚴重程度與動作障礙相關,但較少研究探討自閉症兒童粗動作訓練之成效,因此本篇探討自閉症兒童接受物理治療後之成效。

 

方法:本篇為回溯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收集3-5歲自閉症兒童接受聯合評估後,持續在中心接受物理治療至少6個月,粗動作發展則使用嬰幼兒綜合發展測驗-粗動作分項; 此外也調查自閉症兒童相關之肌肉骨骼及步態狀況。個案每週接受一次物理治療,每治療12次(約3個月)由治療師評估個案是否需要重新施測,而治療內容包括: 肌力訓練、平衡訓練及功能性活動訓練,功能性活動訓練以任務練習(task practice)為主,訓練目標以促進動作發展及活動參與等,例如可以在社區騎腳踏車等,訓練過程同時與其他專業合作,例如: 活動中增加指令理解、行為規範及社會互動等。統計分析:以Wilcoxon Signed Ranks Test分析自閉症兒童連續治療6個月後粗動作原始總分及發展商數的差異(p<.05則達統計上之差異)。

 

結果: 在中心持續接受物理治療之自閉症兒童共有10位,但回溯紀錄時一位個案缺少後測評估資料而未收案。9位自閉症兒童皆已入學,其中3位安置在學前特教班,其平均年齡為47.3個月。其粗動作前測原始總分平均值為40.67(range: 32-46);後測平均值為45.56(range: 37-53)。以Wilcoxon Signed Ranks Test分析,粗動作後測原始總分顯著大於前測(Z=2.536,p=.011)。在粗動作發展商數上,前測發展商數平均為66.4(range: 54-83); 後測發展商數平均為72.8(range: 54-87),前後測無顯著差異(Z=1.4, p=.16)。在肌肉骨骼及步態調查中,8位(佔89.9%)兒童皆有低肌肉張力及肌力不足等問題,而在行走步態只有1位(佔: 11.1%)呈現輕微墊腳尖的行走姿勢,其他皆無異常。

 

結論:自閉症兒童在接受連續6個月物理治療後,在粗動作能力皆有明顯的增加,但在發展商數上則無明顯改善,雖然如此仍有3位其發展商數進步至≧85,也就是相較同年齡已無異常,未來應進一步探討粗動作能力的增加對於社會互動及遊戲參與的影響。

 

 

關鍵字:自閉症、任務練習、粗動作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