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十八屆 以家庭為中心的早療成效文獻回顧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以家庭為中心的早療成效文獻回顧

Review : Family - centered of early - intervention effect efficacy

黃貴珠1*

Kuei-Chu Huang1*

1童綜合醫療社團法人童綜合醫院職能治療組

1Tung's Taichung Metro Harbor Hospital Occupational Therapy

 


 

背景與目的:1980年代以來,美國開始走向以家庭為中心(family-centered modal)的介入模式,專業介入家庭的模式由專業操控漸漸轉為合作協商模式;2013年於桃園長庚大學舉辦以家長為主體的「家長增能高峰會」引起迴響;2014年,台灣衛福部中央健保署開始推動以家庭為中心的早期療育。了解與整合早期療育前瞻性與必要性的服務內容,以提供兒童與家庭最大的服務效益。

 

方法:本研究採文獻回顧及臨床探討,關鍵字「以家庭為中心」、「早期療育」、「family-centered」、「作息本位模式」、「充權家庭」於華藝線上圖書館系統、Google學術搜尋、台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搜尋國內外文獻,參考國內外文獻有關早期療育著作。希望能在臨床治療上,運用作息本位與以家庭為中心的服務更得心應手。篩選後,共使用15篇中外文獻與3本著作及臨床會議探討進行此文獻研究。

 

結果:1950年代以來由提供兒童及父母與家庭服務進展至增加兒童與家庭參與機會,強調以家庭為中心,由家庭與各專業採協力(Collaborative)模式提供服務。藉由引導(Coaching)家長主動發現問題與兒童及家庭的生活作息表,分析兒童所處的環境、作息、學習機會,利用現有家庭環境中的優勢與資源,提供兒童在家參與的機會,增加操作的生活經驗;此能力包括參與日常生活、適應度、社會互動及自信。其中早期介入的的服務對象是家庭中的其他成員,而非直接為兒童。以家庭為中心與作息本位為中心思考的服務,協助建立兒童與整個家庭作息的規律性,進而產生以目標導向的活動,使生活成為有意義的情境;當作息穩定和關係建立後,內在產生的安定會穩定產生正向循環,增加家庭穩定性,而不再只是各個專業由外而內的治療。

 

結論:家庭是最佳提供服務的場所,充權家庭使兒童由家庭獲得能量與練習出發進入學校系統與社會,「以家庭為中心」為主軸進行服務,使兒童在最熟悉與安定的環境下獲得技能,協助家庭透過自身優勢的發掘與建立力量;作息本位概念的引導也讓家庭中由父母至家中成員獲得更多穩定與規律。

 

 

關鍵字: 以家庭為中心,作息本位,充權家庭,family-centered、早期療育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