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Subject :The Role of Therapists in Establishing an Institute Providing Early Intervention 姓 名:陳人毓 物理治療師 Name :Jen-Yu Chen,PT 所屬單位:財團法人台灣省私立香園紀念教養院 From :Taiwan Private Hsian-Yuan Memorial Rehabilitation Center For Mentally Retarded 治療師如何提供機構模式之早期療育服務
一、 前言: 一般治療師多普遍服務於醫療院所,但相對於兒童早期療育的需求上,治療師所佔的角色相對也十分重要。以往常聽家長提及自己孩子復健方面的困擾,經常需要跑幾家醫院做不同的治療(物理、職能、語言治療等)。至於認知方面的教學,家長有空便自行在家輔導;而對於自己孩子相關的社會福利支持,也多半誤打誤撞,資源獲得不易。因此,結合醫療、特教與社政的機構模式之早期療育服務便能充分解決家長的需求。本篇作者以治療師的身分,介入原本收容學齡以上心智障礙者之機構,另外成立學前早期療育之服務心得與經驗分享。 二、 早期療育軟硬體的建立: 機構於開辦早期療育後,需先將參與成員的角色定位出來,以便能將各自的功能充分發揮並相互配合。另外教室的安排與相關設施的準備也應當同時進行,茲說明如下: 1. 早療教室整體規劃與建議,包括有早療教室、電腦教室、音樂教室、輔具存放室、語言治療室、感覺統合活動室等。每一教室皆有不同功能,以增進學童多樣化學習。 2. 各教室內佈置、器材準備、估價與採購。教室因為收容學童的障礙程度不一,擺設也不同;學生使用的教材、教具或是輔具也因而有異。 3. 師資、編班,學生與老師比例,聯絡簿設計、學生評量工具選定。學童可以固定在一間教室上課,或是針對不同課程需要做轉換。班級老師人數的考量,在於班級內學童障礙(肢體障礙或情緒障礙等)的程度來決定。此外;選定適當的評量工具,經由不同的評量者(家長、老師、治療師)評量,以及交互使用不同的評量表來對個案測驗,能將學童實際的能力與問題篩檢出來,以便逐一補救與加強。 4. 安排早療成員至各相關機構觀摩與實習,尋求支援與協助。吸收其他早療機構之優點,並增進彼此間交流互動。 三、 治療師扮演的角色: 治療師於早期療育之機構服務時,需多充實其他相關領域的知識。畢竟,在針對早療學童的各種狀況,除了自己本身復健治療的專業之外,對於其他領域(例如社政、特教),也需多加了解,方能將多專業團隊的服務模式提昇至跨專業團隊的整合。治療師針對個案之不同需求,作出適當的臨床決策;並提供家長諮詢與團隊溝通協調。 四、 治療師提供的服務項目: 治療師於醫療院所服務時,大多為病患直接進行治療。而於機構服務,除了治療之外,尚需配合教學做課堂指導,以期望學童能在單一時段內,接受多樣的學習與訓練。茲將一般較常提供的服務項目舉例如下: 1. 復健個案評估與計劃-新生於學期間常會陸續入院就讀,因此復健服務除需依學期來劃分,並需要配合新生做調整。 2. 學童日常動作訓練與指導-治療師評估後給予個案目標計劃,並與老師溝通,以期融入生活與教學。給予老師個案日常復健重點,更有助於持續加強訓練與預防問題產生。 3. 輔具需求評估與建議-個案於階段性治療過程中,所需使用之輔具各不相同,需作調整與修護。掌握輔具種類、使用方式、製作廠商等訊息,並適時提供。 4. 協助IEP(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IFSP(Individualized Family Service Plan)擬定與會議-學童發展程度各不一致,因此針對個案所設計之個別化教育及家庭服務計畫,經由專業團隊的整體建議,有助於明確方向。 5. 特殊個案個別復健治療-狀況程度較差之個案,倘若無法配合老師團體課程或必需由治療師直接操作者,便需要將個案抽離教室做一對一的訓練。 6. 學生復健資料建立-無論是直接或間接接受治療之個案,完整的紀錄有助於前後比對,以便了解進步情形,或是修正長短期目標。 7. 協助早療個案家訪-當來自不同方式(醫療衛生單位、個案親友、幼扥兒所等)發現個案,進入個案管理中心,並建立檔案後,社工(個管員)便會持續追蹤,若有需要,治療師可陪同家訪。 8. 協助課程內容設計-針對同一時間、同一活動單元、不同障礙的學童來設計課程,讓每一個學童都能獲得最好的學習。 五、 其他服務需求: 1. 專案企劃活動申請-為推廣早期療育之重要性,辦理相關研習活動、親職講座等。 2. 時段班復健服務-除服務院內學童之外,也提供院外學童復健方面之諮詢與治療。 3. 協助辦理輔具申請-建議家長至合格之醫療院所取得輔具使用之診斷證明,並提供補助金額與申請流程等訊息。 4. 無障礙環境評估建議-樓梯扶手、走道斜坡、廁所及洗手台改建等。 5. 輔具維修或與廠商聯繫-輔具除日常簡易修護外,每年定期請廠商總整理。 6. 早期療育DM設計-廣告傳單有助於讓民眾了解服務對象、內容、方式。 7. 早期療育宣導闖關活動設計與指導-藉由辦理親子闖關遊戲來加強宣導,針對不同年齡層設計適合的遊戲,並可以做初步篩檢。 8. 醫療復健溝通與討論-當學童認知能力足以轉銜至國小或幼稚園就讀,對於其日後可能面臨的問題,預先處理並給予建議。 六、 未來努力方向: 1. 專業團隊人員募集,提供更完善服務。 2. 定期召開療育會議,相互意見交流。 3. 提供家長支持與家庭適應。 4. 教學資源建檔,管理教材、教具存放與使用。 5. 成立無障礙環境評估小組,逐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