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十九屆 ICF-CY架構於努南氏症候群孩童之臨床應用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ICF-CY架構於努南氏症候群孩童之臨床應用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ICF-CY model on children with Noonan syndrome

          

許嫚芳1*、尹琬婷1、黃羽涵1、孔緹縈1、陳建銘1

Man-Fang Shiu1*, Wan-Ting Yin1, Yu-Han Huang1, Ti-Ying Kung1, Chien-Ming Chen1

1屏東基督教醫院復健科

1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Pingtung Christian Hospital, Pingtung City

 


 

研究背景及目的:努南氏症候群(Noonan syndrome)是一種罕見的為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病徵有眼距過寬、聽覺損傷、蹼撞頸、生長遲緩等現象,目前國內的發生率約為1/1,000 ~1/2,500出生新生兒。由於患者聽力損傷明顯,且一般身形瘦小,故會影響其各項發展能力,且營養攝取問題影響其動作發展,因此本研究期望藉由ICF-CY的臨床應用,協助努南症候群孩童之照顧者及相關專業團隊人員瞭解其功能表現,以增進其獨立生活自理能力及建立更佳的治療計畫。

 

方法:個案是一位三歲的瘦小女生,出生時發現有先天性的心臟問題、眼距過寬、兩側聽覺有損傷,約一歲大至本院接受聯合評估,接受一年的訓練後使用評估工具皮巴迪動作量表第二版(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Second Edition, PDMS-II)評估,個案動作發展評估結果粗大動作仍發展遲緩;精細動作則落於邊緣值,且經基因檢測診斷為努南氏症候群(Noonan syndrome)ICF-CY架構來看,個案身體功能與結構方面(Body Functions and Structure),言語的心智功能不佳(b167)、情緒控制不佳(b152)、視知覺功能較弱(b1561)、斜視視覺功能異常(b210)、有兩側聽覺損傷(b230)、前庭功能異常(b235)心臟功能較弱(b410)、全身肌肉耐力功能弱(b740);活動及參與方面(Activity and Participation),只能使用手勢和疊字表達需求 (d330);能夠放手行走幾步(d420)、精細動作操作較弱(d440)、上肢協調不佳(d445);如廁(d530);穿著(d540);進食部分在協助下能使用湯匙(d550);環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s),有配戴助聽器(e1251)、媽媽能夠給予良好的支持且參與度高(e310)、與專業人員良好配合且積極 (e355)。第二年持續接受物理、職能治療,次數由每週二次改為一次,並加入語言治療、居家到府療育,介入重點在於粗大、精細動作、語言能力相關訓練、視知覺功能訓練、生活自理功能訓練及衛教諮詢。

 

結果:個案目前 3歲,使用PDMS-II評量做複評,結果顯示粗大動作能力約15個月,精細動作約23個月,百分位分別落於1%27%;個案身體功能與結構方面,心臟功能較弱(b410)已開刀處理並準備接受第二次心導管手術,較能在不同情境下適當的情緒表達、但控制仍不佳(b152),視知覺功能能做出簡單的形狀配對、完成積木的仿作(b1561)活動及參與方面,能有更多的手勢及單字表達(d330);可獨立行走(d420);能夠有適當的抓握及操作(d440);生活自理部分可在協助下脫褲子、能自己脫鞋子及襪子(d540);環境因素方面,家長與專業人員能夠持續的溝通孩子療育及家中活動狀況,並且持續接受職能治療、物理治療及語言治療。

 

結論:

藉由ICF-CY架構能更全面了解個案各個面向的發展及進展,在使用標準化評估工具後發現孩子的精細動作已符合發展年齡,但透過ICF-CY架構更進一步的看見孩子在活動參與上的不足,既使罕病孩童先天上有結構上的不利因素,還是能找出與個案相關的有利因素,如環境中的支持度高,家長的參與度佳使得個案的能力能夠持續的提升;因此,持續性的使用ICF-CY架構詳盡且全面性的分析個案,了解個案的優劣勢,能夠明確的展現療育服務的進展及針對介入策略的修正,並加強與家長的衛教和連結,使技巧能夠讓家長在家中環境中運用,提升個案的活動參與,提供個案更完善的早期療育計畫。

 

 

關鍵字:ICF-CY、努南氏症候群、早期療育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