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在以家庭為中心早期療育服務運用作息本位介入模式之成效探討-個案報告
The Application of Routine-Based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Family-Centered Early Intervention:Case Report
蔡明璋1、曾淨瑢1、徐敏1、許嫚芳1、鄭雅芳1
Ming-Jang Tsai 1, Ching-Jung Tseng1, Min Hsu1, Man-Fang Hsu 1, Ya-Fang Cheng1
1屏東醫療財團法人屏東基督教醫院復健科
1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Pingtung Christian Hospital
研究背景與目的:在健保局推行的「早期療育門診醫療給付改善方案計劃」以來,家長在目標設定選用方面的角色突然變重而茫然,雖然治療師可以加以輔助,卻易流於目標過於專業化。「作息本位模式」是經由專業與家庭雙方共同討論,獲取個案與家庭成員在每天作息中的執行資訊及角色功能,加上家長與家庭成員對個案目前作息技能成長的期待,進而形成功能性目標,讓家長負擔著實減低不少,且目標設立與執行更能貼合日常生活所需。本研究希望用更實證的方式,來展現運用作息本位的介入模式提供以家庭為中心的早期療育服務的實際成效。
方法:本研究是一位5歲11的發展遲緩的女童、案母、和提供改善方案的專業團隊,其中成員有括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及語言治療等五人為研究參與者,探討在家庭為中心框架中,以作息本位介入模式提供服務的成效。研究程序為先蒐集個案家庭生態及日常作息,再透過會議與家庭成員共同討論出目標與次序,提供相應的課堂活動及諮詢服務,透過討論在家庭環境中執行結果並適時調整服務內容。計畫服務時間為期半年,以前後測方式,評估以家庭為中心的療育服務成效,評估量表計有評估兒童的發展成效的嬰幼兒綜合發展測驗-診斷量表(CDIIT-DT)與目標達成量表(GAS);探討家庭與專業團隊合作的成效的照護過程評量表—家長版(MPOC-20)與照顧過程評量表—專家版(MPOC-SP)兩種。
結果:在家庭與服務團隊共同討論後,共制定四個主題為改善目標,分別是女童能在生活自理中學會自行穿脫衣、在不需協助下自行進食、自行刷牙時並將水吐水、能夠回答簡單的問句。經過六個月後目標都能達到預期,檢視CDIIT-DT半年之結果,整體發展商數維持54分,年齡當量從57個月進步到63個月,其中進步最多的為語言發展,其次為動作部分,另外將GAS分數轉換成T分數後,分數由21.7分進步到65.09分;照護過程評量表—家長版「合作、支持與完整的服務」及「提供兒童具體資訊」分數分別從4.33分進展到5.58、4.67分進展到6.00,其他項目前後測無差異;另外照顧過程評量表—專家版四項分數皆有上升趨勢,其中「溝通兒童的具體資訊」進步幅度較多。
結論:作息本位介入模式的成效,展現在GAS的成果、家長對服務的全面性、服務團隊成員對自我表現感受上有逐步進步等;另外需要注意到的是,此一模式對於兒童的具體資訊方面,讓專業團隊與父母雙向溝通上皆有不錯的感受。在這種介入方式下,需花費較一般健保個案多的會議討論時間,但專業團隊人員與家庭成員以合作方式,讓個案將習得技能落實在生活中每一個環節,並有實際提升能力的成效,著實令人感到欣慰。
關鍵字:以家庭為中心、作息本位介入、早期療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