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二十屆 作息本位介入模式實踐以家庭為中心早期療育服務之成效探討-個案報告 The Application of Routine-Based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Family-Centered Early Intervention:Case Report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作息本位介入模式實踐以家庭為中心早期療育服務之成效探討-個案報告

The Application of Routine-Based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Family-Centered Early Intervention:Case Report

曾淨瑢1、徐敏1、林學民1、許嫚芳1

Ching-Jung Tseng1, Min Hsu1, Shiue-Min Lin1, Man-Fang Hsu1

1屏東醫療財團法人屏東基督教醫院復健科

1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Pingtung Christian Hospital

研究背景與目的:從院所實施健保局「早期療育門診醫療給付改善方案計劃」開始提倡著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作息本位的介入模式理念開始在醫療體系中運行,在有限醫療環境與服務體系下,「以家庭為中心」的觀念如何帶入醫療體制的早療服務更是重要。家庭是兒童接觸的第一個支持系統,兒童的發展需要最多的介入,而不是最多的服務,家長能提供大量學習機會和環境刺激,作息本位之介入模式是藉由專業團隊引導配合家長家庭作息,共同討論設定孩子功能性目標,運用家庭的優勢與資源,發展適合在自然環境中執行的活動幫助孩子發展學習,提升家庭的親職能力。本研究希望能運用作息本位的介入模式引導家長在家庭生活中自然介入,並探討以家庭為中心的服務所帶來的成效。

方法:本研究是一位三歲五個月腦性麻痺合併呼吸道疾病的男童與家庭,以及服務該童的專業團隊,包括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社工與心理治療師作為研究參與者。個案在院所接受療育的時間為每周兩次,但因呼吸道疾病問題常常請假,再加上家庭過度保護,因此個案整體發展之進展也相對緩慢。經由專業團隊以家庭為中心的服務介入家庭,透過訪談從家庭生態與作息,了解家庭成員關切的問題,並由專業人員與家庭成員共同討論家庭目標與策略,幫助家庭擬定在自然環境實行活動策略,透過課堂討論策略內容與落實,持續半年的服務介入後,並比較前後測,評估以家庭為中心的療育服務成效,包括嬰幼兒綜合發展測驗-診斷量表(CDIIT-DT)以及目標達成量表(GAS),評估兒童的發展成效;以照護過程評量表—家長版(MPOC-20)與照顧過程評量表—專家版(MPOC-SP),探討家庭與專業團隊合作的成效。

結果:在家庭與服務團隊共同討論後,共制定五個主題為改善目標,分別為希望男童在媽媽廚房忙碌時,能夠自己在旁邊安全的玩、主動使用肢體的次數變頻繁、能夠自己去如廁所、能清楚的理解、表達自己的意思。經過六個月後目標都能達到預期,檢視CDIIT-DT半年之結果,整體發展商數從65分變成54分,年齡當量從41個月進步到55個月,個案進步幅度最大為生活自理方面,發展商數從54分進步至71分,次為社會溝通年齡方面發展商數從54分進步至71分,另外將GAS分數轉換成T分數後,分數由20.15分進步到72.68分;照護過程評量表家長版,合作、支持與完整的服務分數從4.33分進展到5.58,其他向度前後測分數差異,另外照顧過程評量表專家版各向度分數皆有上升趨勢,其中對家庭的資訊度進步幅度最大。

結論:本篇研究之結果,孩子的成效測量若使用標準評估工具雖看不出成效,但是藉由效標參照的評估工具,則可從GAS的成果看到明顯的成效。符合家庭需求的目標,能夠提昇家庭的執行動機,早期療育由作息本位介入家庭,不再是只有專業人員提供治療目標設定,經由專業團隊與家庭合作共同設定目標,讓家庭成員成為早療服務中的主要決策者,引導家庭發展出合適的策略在家中幫助孩子學習,專業團隊若能提供合適的資訊或是書面資料給與家庭,更能促進家庭對於專業團隊的信任與合作關係,進而提昇家庭親職能力與功能

關鍵字:以家庭為中心、作息本位介入、早期療育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