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二十屆 以家庭為中心之早期介入於早產兒合併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症:一對雙胞胎之個案報告 Early Intervention of Physical Therapy Combined Family-Centered Care for preterm infants with 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 Case R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以家庭為中心之早期介入於早產兒合併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症:一對雙胞胎之個案報告

Early Intervention of Physical Therapy Combined Family-Centered Care for preterm infants with 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 Case Report of A Pair of Twins

劉妍羚1*、穆淑琪2、林明益2、陳怡伶2、蔡立儀2

Yan-Lin Liu1*, Shu-Chi Mu2, Ming-I Lin2, Yi-Ling Chen2, Li-Yi Tsai2

1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組、2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

1Division of Physical Therapy, Department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Shin Kong Wu Ho-Su Memorial Hospital, Taipei, Taiwan, 2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Shin-Kong Wu Ho-Su Memorial Hospital, Taipei, Taiwan

研究背景與目的: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症是指未完全成熟的腦組織,因為缺氧或血流量不足等因素,造成圍繞腦室旁的大腦白質凝固性壞死而形成的傷害。它在出生體重小於1500公克早產兒的發生率有7.5%。此類個案在神經發育上的預後不佳,有75% 100% 將來有動作障礙,以及少部分會有認知障礙,所以需接受早期介入服務。本研究旨在分析早產兒合併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症的嬰幼兒接受早期物理治療介入之情形及整體發展狀況。

方法:雙胞胎個案懷孕週數27週,雙胞胎AB的出生體重分別為880公克和1090公克住院期經由小兒神經科醫師分別診斷患有雙側及左側的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症。於住院期開始接受物理治療介入,出院後經由照顧者與專責物理治療師討論後,持續接受2週一次,一次30分鐘,以家庭為中心的早期介入服務模式,著重照顧者的衛教諮詢及間接治療,讓照顧者於家中可以執行早期介入。住院時由物理治療師進行中文版新生兒神經行為評估量表評估;矯正年齡6個月及1歲時由早產兒基金會的心理治療師進行貝萊嬰兒發展量表第三版評估,由小兒神經科醫師進行腦部超音波追蹤。

結果:雙胞胎AB在出院時的中文版新生兒神經行為評估量表分數分別為6867分,評估結果雖屬於成熟表現,但是仍有動作品質問題,包含不正常的肌肉張力、較少的自發性動作等等。雙胞胎AB在矯正年齡6個月時的評估結果分別為動作發展商數為100112,語言發展商數為103106,認知發展商數皆為105。雖然整體評估結果屬於正常範圍,但是仍有雙下肢肌肉高張現象及雙側不對稱的動作品質問題,所以繼續接受早期介入服務。雙胞胎AB在矯正年齡1歲時的評估結果分別為動作發展商數為110103,語言發展商數皆為91,認知發展商數皆為100。雖然整體評估結果屬於正常範圍,但是語言發展商數較低,且雙下肢仍有肌肉高張現象及雙側不對稱的動作品質問題,所以繼續接受早期介入服務。腦部超音波追蹤發現雙胞胎AB分別在矯正年齡6個月及1個月大時,經由小兒神經科醫師診斷為正常。

結論:結果顯示針對屬於發展遲緩高危險群的個案,同時考量評估結果的發展商數與動作品質,提供的早期介入服務,可以有效減輕或改善遲緩的現象,且根據腦部超音波追蹤結果也顯示越年幼的嬰幼兒,其腦部的可塑性越大。

關鍵字:早產兒、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症、以家庭為中心、早期介入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