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親子互動技巧觀察指標之建構
Development of Observation Indicators on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朱怡菁1*、吳佩芳2、朱貞歷1、廖芳真1、游宛蓁1、何心瑜1
Yi-Ching Zhu1*, Pei-Fang Wu2, Chen-Li Chu1,Fan-Chen Liao1, Wan-Chen Yu1,Hsin-Yu Ho1
1財團法人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瑪利寶寶啟蒙中心、2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早期療育碩士班
1Maria Head Start Center, Maria Social Welfare Foundation, 2Graduate Institute of Early Intervention,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背景與目的:美國Early Head Start計畫指出兒童與其主要照顧者之關係和互動應是評估的基石(Early Head Start National Resource Center, 2013)。親子互動的品質對兒童早期的發展至關重要,包含依附關係的建立、認知、語言與社交情緒的發展。和家長自我評量的方式相比較,微觀分析的觀察工具能在較自然的情境下評估親子互動,瞭解父母或兒童的行為如何受到互動夥伴的影響。因此,透過客觀地觀察父母與嬰幼兒平時之間的互動,有助於瞭解可能影響兒童發展的優勢和潛在問題。本研究之目的是建構親子互動技巧的觀察指標。
方法:本研究透過文獻回顧與團隊討論,初步擬定觀察指標的題目並建立其操作型定義,接著召開專家會議以檢定指標題目之內容效度。接著由二位臨床資深治療師與特教老師進行六個親子互動影片的試評,經由試評結果與回饋,研究小組調整觀察指標的題目並修正修辭用語,讓評量者能更明確的使用觀察指標。
結果:本研究建立之親子互動技巧觀察指標共12項,包括:「引起動機,帶出遊戲的趣味性」、「適當的肢體示範、協助或引導」、「適當的口語示範、協助、引導、策略或提示」、「改變策略或調整任務難易度」、「提供選擇或策略」、「適當等待與尊重孩子的意見或選擇」、「身體接觸的正向行為」、「口語的正向行為」、「親子之間有眼神交流」、「回應孩子的非口語行為線索」、「教導應對進退的禮儀(如:請、謝謝、對不起)」、「適當處理孩子的情緒或分心問題」。
結論:目前國內早療服務提供主要仍以幼兒能力為主,但家長才是陪伴孩子成長最重要的人,透過和專業人員漸進式的夥伴關係以及不同的教練訓練模式,家長能夠在日常生活作息中,建立屬於自己和孩子的良好親子互動模式,進而提升孩子的發展。後續研究應建立親子互動技巧觀察指標之施測者間信度和施測者內信度。
關鍵字:親子互動、親職能力、家長充權、日常作息、早期療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