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多發性關節攣縮孩童於書寫及寫前技巧之介入成效:個案報告
The Effects of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Handwriting and Prewriting Skills for Children with Arthrogryposis Multiplex Congenita: A Case Report
許雅筑1*
Ya-Ju Hsu1*
1雲林基督教醫院 復健技術課
1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Yunlin Christian Hospital
背景與目的:多發性關節攣縮(Arthrogryposis Multiplex Congenita, AMC)是先天非進展性的神經肌肉症候群,從出生後就可被診斷出來,常見表型特徵是身體有兩個或以上的關節攣縮,肌肉無力及纖維化,通常出現在足部、膝、髖、手腕及肘關節。大多AMC孩童會進行手術去增加其關節活動角度及獲得功能性姿勢,並接受復健治療去強化姿勢肌肉及獲得功能性動作技巧。AMC孩童因關節活動度受限與肌力不足影響動作表現,進而影響日常職能參與。書寫及寫前技巧為一般學齡前孩童必備之技能,此研究藉由分析目前造成個案書寫品質不佳之因素,介入治療並探討其成效。
方法:本研究為個案報告。對象為四歲三個月,出生即被診斷為多發性關節攣縮之女童,例行性每週於雲林某地區醫院接受一次以功能性轉位與移行訓練的物理治療及兩次職能治療。本研究由職能治療師針對個案書寫能力及寫前技巧進行分析,列出主要問題與原因,設立治療目標,並依據目標進行為期十六週,每週兩次,每次三十分鐘之職能治療活動介入。經十六週介入期後,再評估個案書寫及動作表現相較於介入前之差異。
結果:介入前評估個案書寫能力及寫前技巧,結果顯示個案右手握筆姿勢不成熟,習慣使用拇指與第三、四指勾住彩色筆的方式運筆(如圖一),造成運筆穩定度差及運筆動作不協調。進而分析原因,首先評估手部關節活動度,個案於掌指關節活動度有些微受限,但仍可執行功能性動作如指腹抓握(palmar pinch)及形成虎口,但手腕關節無法向橈側偏移;此外,發現食指使用頻率較低,為手指肌力不足,造成整體精細動作表現較差或是以代償動作執行。因此設立治療目標:(1)增進手指肌力,特別是指腹抓握。(2)提升虎口穩定度。(3)提升手腕穩定度。(4)增加手掌兩側分化。(5)使用較成熟的握筆方式運筆。歷經十六週治療活動介入後,評估結果顯示手指肌力提升、虎口穩定度提升、前三指操作技巧增加,進而可使用較成熟握筆姿勢(如圖二)及提升運筆穩定度。
結論:經由動作分析及治療活動介入,加上個案有強烈操作動機,因此本研究結果顯示個案於握筆姿勢、運筆穩定度及寫前技巧皆有明顯改善。但個案整體手指肌力及靈活度相較於一般孩童仍較差,因此仍需持續依循訂定目標加強。此外,透過衛教家長,可將於治療室習得之技巧返回家中重複練習,以達更佳的介入成效。
圖一
圖二
關鍵字:多發性關節攣縮、書寫、寫前技巧、職能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