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Professional Consulting Support on Early Childhood Inclusive Education in Kaohsiung City 張翠娥、劉蔚萍、周俊良、馬長齡、李淑真、林月仙、葉玉如、吳玉惠、黃麗蓉
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副教授;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系主任;樹德科技大學教育學成中心主任;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副教授;高雄市啟智學校教師;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講師;前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前兒童福利服務中心主任;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兒童福利服務中心課長;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兒童福利服務中心課員 壹、研究背景與目的 兒童局於91年起發布台灣各縣市托兒所需積極推動托育機構收托發展遲緩幼兒巡迴輔導服務計劃。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兒童福利服務中心以高雄市收托較多特殊幼兒九家托兒所為服務對象,邀請六位擔任特教專業輔導員實施探測性巡迴輔導方案,為了解實施成效及探知可能問題找出未來解決策略,我們乃決定採行動研究進行探討。 研究期待能達成以下目的: 1.掌握最佳療效時期,增進發展機能,提昇早期療育效果。 2.建構兼收發展遲緩(含身心障礙)幼兒之托育機構輔導機制,提昇教保人員專業能力,增進教學效果。 3.確保發展遲緩(含身心障礙)幼兒接受「融合教育」之托育服務品質 貳、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深入瞭解高雄市實施融合教育托兒所所面臨的困境、專業支援需求以及實際專業支援對融合托兒所的助益之成效分析,進而建立專業團隊支援模式。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兼採質化與量化研究法進行。 質化資料的收集方式有兩種:一為研究者兼具專業輔導員,定期訪視輔導托兒所教師和特殊幼兒,深入瞭解融合教育托兒所的困境與專業支援需求,根據其需求適時提供諮詢服務,再根據老師的反應及具有特殊教育需求之幼兒的進步情形,蒐集輔導成效之質性資料;另一則是邀請接受專業支援之托兒所所長和老師,針對本研究群所提供之專業支援服務透過焦點團體(focus group)訪談方式表達意見。資料的收集方式包括:焦點團體記錄逐字稿、輔導記錄、輔導計畫檢討會議記錄。 質化量化資料來源為研究方面則以「研習課程效能問卷」及「專業諮詢支援學前融合教育實施意見調查表」瞭解專業支援服務之成效。研究對象為九所托兒所所長及教師共27位與特殊幼兒20位(自閉症5位、聽、語言障礙5位、發展遲緩5位、輕度智能障礙2位、肢體障礙2位及過動注意力缺陷1位)。 參、研究結果與發現 本研究發現此次輔導對幼教教師暨相關人員與特殊幼兒家長,產生的影響如下:1.特殊幼童身心障礙類別呈多樣性;2.整體而言巡迴輔導成效顯著;3.研習課程規劃實施滿意度高,但有時間壓力;4.輔導園所配合度與輔導成效 有關;5.收托特殊幼兒增加教師的工作壓力。 一、有關研習課程意見結果分析 (一)、研習課程內容滿意度 依照輔導內容所安排之特教研習課程,教師們肯定課程確實提升了特教相關專業知能。但也針對課程時間的安排、與課程內容提出一些意見。 (二)、有關研習相關整體安排 本次參與研習課程者對時段、場地、服務人員態度與課程均表達相當高的滿意度(詳見表4-3),五點量表中各項平均數均在4.15以上,其中提供相關資訊與入所輔導的平均值高居4.5以上。除了以上問卷回應外,在焦點團體的討論中對研習課程的時段與內容,也有提出一些建議如下:1.課程時段之調整 2.課程時數與內容之增加 二、輔導內容與方式意見結果分析 (一)、輔導園所之選擇機制 此次輔導規模較小,且屬實驗性質,僅以園所通報之發展遲緩幼兒人數作為篩選機制,但未來若進行較大規模輔導計畫的篩選機制。 (二)、接受輔導意願與頻率 對此次輔導員服務態度之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被輔導者具有相當高的再輔導意願接受輔導頻率輔有近六成的被輔導者(59.3%)認為輔導之頻率可維持「兩週一次」 (三)、未來輔導計畫內容需求度前三者依序為「提供相關資訊」、「入所輔導」、與「家長說明會」;需求度最低者為「I.E.P.會議」 三、輔導成效 (一)、對園所的輔導成效 1.輔導員協助園所發現發展遲緩兒童,幫助學生即早接受療育 2. 使所方更用心於特殊幼兒, 3.增進與家長的互動,改善親師關係 (二)、對老師的輔導成效 1. 專業支援提供教師有效教學策略 (1).減少教師教導特殊幼兒時的壓力與無助感 (2).建立正確特教觀念、知識、態度及經驗 (3).激發教師主動尋找相關資訊之動機 (4).建立個案資料之能力 (5).對發現特殊幼兒的敏銳度 (6).親師溝通的內涵與技巧 更重要的是學生在輔導下進步顯著,所方人員肯定輔導成效,反應此次為期四個月的輔導時間過短,未來若要進行類似的輔導計畫,輔導執行計畫的時間可延長,以提供更多協助。 2. 巡迴輔導促進托兒所教師專業領域能力的提昇 (三)、對家長的輔導成效 此次輔導雖未針對家長進行輔導,但藉著召開IEP會議,間接顯現其對家長之影響力。教師認為輔導工作對家長之影響包括:1.提升家長對孩童發展與學習之了解,建立正確教養或輔導方式。2.改變家長對所方與教師的態度3.協助親師溝通 四、 融合班級教師面臨的問題 (一)、來自學童本身障礙的壓力 1、 有些老師面對特殊幼兒感到到惶恐 2.學生的問題嚴重,教師用盡辦法仍無效 (二)、來自家長的壓力 1.老師發現孩子有發展遲緩現象,但家長不接受 2.擔心學生受傷,不知如何向家長交代 3.除了教導特殊學生外,也需教導家長如何指導特殊學生 (三)、教師本身的問題 1.專業能力不足的問題 2.增加教師工作負擔 五、輔導員入園輔導時遭遇的問題 輔導員於輔導計畫期中與期末進行檢討會議,討論此次輔導時所遭遇的問題,共有以下幾點: (一)、不適合將個案討論時間設定在中午時段 (二)、輔導員變相承擔與家長溝通的職責 (三)、部分園所(或教師)配合不佳,造成輔導效果不彰 (四)、有時輔導員見解有所差異,園所老師感到困擾 六、對社會局長遠規劃輔導計畫的期許 (一)、延長輔導時間或建立常設輔導機制 (二)、教師專業特教知能之驗證 (三)、相關服務系統的整合 肆、研究建議 一、對社會局長遠規劃輔導計畫之建議: 1.建立穩定發展疑似個案通報系統;2.開設專業支援輔導討論網站;3.個案資料彙整交流;4.舉辦特教專業知能研習,建立研習時數同等制度。 二、對未來巡迴輔導實施之建議: 1.因應特殊幼兒類別的多樣性,宜延聘較多不同專長的輔導員。2.提供被輔導者對嚴重行為問題幼兒的處理策略;3.加強教師、所長與家長溝通的技能;4.對於無法有效配合的園所,宜適當溝通與行政處理。 三、對未來巡迴輔導方式的建議: 1.發揮團隊合作,分層分區、但保持一致的輔導原則;2.達成輔導者與接受輔導者角色功能之心理建設與共識 3.園所與輔導員應擅用現有疑似發展遲緩個案之鑑定工具,建立個案資料檔案;4.加強親職教育;5.設置討論網站。 關鍵詞:學前特教、融合教育、托育服務、專業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