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21屆 以學習區教學進行附幼集中式特幼班融合教育之行動研究 An Action Research on Inclusive Education of a Special Classes of Kindergartens with Learning-Center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以學習區教學進行附幼集中式特幼班融合教育之行動研究

An Action Research on Inclusive Education of a Special Classes of Kindergartens with Learning-Center

黃偲閔12、楊廣文2

Si-Min Huang  Guang-Wen Yang

1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2臺中市東勢區石城國民小學

Shih Cheng Elementary School, Taichung City

背景與目的:近期,推動融合教育為國際的趨勢,如何將幼兒教育與幼兒特殊教育的教學模式相互整併、一同合作,也成為國內外學者致力研究之重點。

  臺灣在這數十年來,部分縣市透過政策推動學前的融合教育,許多公立幼兒園都紛紛發展出具有園所特色的融合教育活動。本研究希望以行動研究來探討某國小附幼初設立的集中式特幼班在設計融合活動之演變歷程,並以學習區教學為例,討究依園所生態及師生互動方式發展出適合且可行融合模式的歷程。

方法及行動歷程:研究者以行動研究為方法,以循環的「省思、行動」為精神,從現場發現問題,歷經不斷的行動和檢討,調整作法後再行動,自107學年度至108學年度止針對融合課程的規劃,進行行動,行動歷程分為107108學年兩階段,均以全人員進行融合,只在融合時間進行調整,第1學年期間,利用上午的體能活動和下午全時間進行全人員的融合課程,第2學年開始進行更多的融合課程,兩年的差別可見圖1.

2學年的融合課程以學習區教學方式進行,其中作法又有所調整,其學習區規畫內容及人員運用的改變歷程如圖2. ,主要在人力的配置上,原本全園普幼師2人,特幼師2人及教保員1人,每組安排1人,半年後,因為在將所有幼兒平均異質分組,並且讓幼兒熟悉各學習區的運作之後,嘗試讓各組幼兒自行探索,因此在增加了一個學習區活動下,人力卻改為只有2人在學習區間指導,其他人力可以進行拍照、記錄、引導及臨時問題解決。

8:00-8:30

晨光律動

8:30-9:20

主題統整課程

9:20-10:00

點心時間

10:00-10:40

大肌肉戶外活動

10:40-12:00

學習區操作

12:00-13:00

營養午餐/生活自理

13:00-14:30

甜蜜夢鄉

14:30-15:20

學習區探索

15:20-16:00

活力點心 

16:00-

放學

1. 特幼班班級作息表。塗色區塊為融合活動時段(粉色:107學年度之融合活動,藍色:108學年度新增之融合活動)

 

結果與討論:

一、結果:

在集中式特幼班中,以學習區教學進行高時數的融合教育,在一學年的進行之後發現,原本擔心的人力及小朋友適應問題,並未發生,結果顯示,在充份運用作息設計,以及異質性分組的方法後,人力資源可以完全符合小朋友需要,同時以學習區教學方式進行,也能兼顧到個別化差異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同儕互動方面,在小組內教師示範及同儕支持下,並未觀察到特需幼兒被特別冷落或孤立,在同組中衝突的發生,也並未特別集中在特需幼兒;在落實IEP的目標上,原本希望由每個學習區所安排的大人進行個別指導,但在調整後,發現其實IEP目標可以落實在作息之中,大人只要在旁觀察,必然時再介入,以及由小組同儕協助即可。

二、討論與建議:

1. 討論:

集中式特幼班成立目的,在於服務程度較重的特殊需求幼兒,融合的進行理應較為困難,在文獻或坊間的說法,也有所謂的融合班及集中班的分別,文獻中的融合方式,也多看到以部份時間,或部份特定學童的方式進行;主要不外乎以下原因:(1)人力:通常較擔心特殊需求幼兒需要一對一協助,但本研究中,人力可以使用在環境控制及引導、問題解決,在事先指導後,小組同儕可以取代部份大人人力,另外,在溝通之後,團隊合作可使人力更具彈性;(2)幼兒適應:又分為特殊需求及一般幼兒兩方面,特需幼兒的個別需求會較令大人擔心,而且一般幼兒如何回應特殊需求幼兒的需求,也有很多討論,但在本研究中發現,平等對待兩者的需求,將所有幼兒的需求一視同仁,公開進行指導、示範,在學習區教學中的小組學習是可以有相當成效的。

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到,集中式特教班進行全員高時的融合教學,是可行的,其主要原因在於充份了解班級生態,足夠的團隊合作,並且運用作息時間及合理分組。

2. 建議:

(1)實務面:團隊的合作,可以在人力資源上作最大的運用,其原因在於人員之間的互相補位與完全的替代;將IEP目標融入作息之中,可在自然的生態中做到個別化,對於同儕指導也會收到成效;將特需和一般幼兒的需求一同考量,融入班級作息之中,大人的人力可以最大程度的退出小組,改而進行環境控制。

(2)研究面:本研究為學校領域的行動,其成效尚待後續研究進行評估及驗證,如在融合教育的成效上,應針對發展特殊需求幼兒本身的成效指標進行證研究,以利實務成果進行驗證;另一方面,也需要針對上述成果進行質性研究,以深入了解進行融合教育順利的可能原因。

關鍵字:學前融合教育、學習區教學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