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幼兒早期介入數位學習教材系統」建構與發展之研究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arly Childhood Intervention Digital Learning Materials System
林珮如1、康琳茹2,3、劉凱4、陳姝豫1、周孝萱1
Pei-Ju Lin1, Lin-Ju Kang2,3, Kae Liu4, Shu-Yu Chen1, Hsiao-Hsuan Chou1
1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2長庚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3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4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1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National Taitung University, 2 Graduate Institute of Early Intervention, Chang Gung University, 3 Department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Chang Gung Memorial Hospital, Linkou, 4 Depart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National Taitung University
背景與目的:交通困難與費時一直都是臺東偏鄉地區的痛,使得各專業人員至偏鄉地區服務的頻率明顯不符合發展遲緩兒童與家庭的需求,故培力第一線早療專業人員與發展遲緩兒童家長有其重要性與迫切性。倘若能就近培養在地有熱忱的人員投入早期介入,培育成為早期介入專業人員,以長期效益觀點思考,或許是一解決偏鄉困難的解決方案。此外更重要的是,發展遲緩兒童最自然的情境即是家庭,若能支持與培力家長,相信必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益。然目前提供實體課程,仍會因為交通不便,導致所花費的時間與成本過高,若能順應大眾使用電腦設備或行動裝置搜尋網路資源之習慣,翻轉傳統專業培訓形式,將培訓課程設計成多元化數位教材,應更能符合偏鄉地區之需求。本研究目的為以臺東偏鄉地區發展遲緩兒童家長的需求為出發點,發展「幼兒早期介入數位學習教材系統」,協助家長與早療專業人員有效支持發展遲緩兒童於自然情境中進行療育。
方法: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方法,以「數位學習教材系統架構與內容規劃」及「數位學習教材系統製作」兩個階段實施行動規劃。本研究第一階段先採半結構式深度訪談八名發展遲緩兒童家長與四名早療專業人員,了解臺東成功鎮的發展遲緩兒童家長在數位學習方面的阻礙因子與需求。接著透過專家諮詢會議,建構「幼兒早期介入數位學習教材系統」架構並進行滾動式修訂。第二階段進行腳本的專家審查與修訂,拍攝數位課程與後製。
結果:從深度訪談結果得知影響數位學習教材設計的因素包括個人、環境與課程三方面。「幼兒早期介入數位學習教材」架構中,照護者端以提升兒童參與、照護知能與資源運用為三大主軸;服務者端則以服務兒童、家庭及專業發展為主軸。數位教材拍攝之腳本由物理、職能、語言治療師與學前特教教師撰寫。拍攝時邀請臺東的兒童與家長擔任演員,充分演示在地化的角色與情境。透過滾動式修正,本研究共發展20部家長版(照護者端)、6部專業版(服務者端)的數位學習教材,影片最長8分26秒、最短3分06秒,平均時長為5分46秒。影片呈現親子互動策略演示的片段、講師口述教養策略,並有文字及圖示加強呈現策略重點,讓教材內容明確易懂。
結論:
數位教材具備不限場地、時間、可重複學習等優點,達到易讀、可近性,本研究發展之「幼兒早期介入數位學習教材」能切合在地需求,提供家長和專業人員生動有趣的培訓教材。相信應用數位學習及遠距教學的應用,應能有效降低偏鄉專業人員與家長培訓成本。
關鍵字:早期介入、數位學習、偏鄉地區、參與
致 謝:本研究感謝 科技部科技突圍計畫補助,使得偏遠地區得以有早期介入數位學習教材,提供有需求兒童與家庭有效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