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21屆 「圖示我的參與中文版應用程式」於國小身心障礙兒童之再測信度 Test-retest Reliability of the Picture My Participation-Chinese Version Application (PMP- C App) for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圖示我的參與中文版應用程式」於國小身心障礙兒童之再測信度

Test-retest Reliability of the Picture My Participation-Chinese Version Application (PMP- C App) for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羅欣怡1、康琳茹1,2✽、黃靄雯1,2、林珮如3

Shin-Yi Lo¹, Lin-Ju Kang1,2, Ai-Wen Hwang1,2, Pei-Ju Lin3

1長庚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2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3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1 Graduate Institute of Early Intervention, Chang Gung University, 2 Department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Chang Gung Memorial Hospital, Linkou, 3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National Taitung University

背景與目的:國民小學是兒童在學前教育階段轉銜進入正規教育的第一個階段,兒童到學校接受教育,學習適應團體生活與常規,並發展自我決策的能力。然而國小身心障礙兒童參與日常生活面臨諸多挑戰,兒童並未獲得充分表達需求和目標的機會,需要一個合適的工具以促使兒童自我表達。「圖示我的參與」是一個以圖卡訪談兒童對於家庭、學校和社區活動的參與頻率與投入程度之想法,並了解對於兒童而言最重要的活動。目前「圖示我的參與中文版」已完成跨文化驗證,進一步開發為「圖示我的參與中文版應用程式」並完成使用者測試,尚須建立其信效度。本研究目的為建立「圖示我的參與中文版應用程式」於國小身心障礙兒童的再測信度。

方法:本研究共收取30位年齡612歲並就讀國小的身心障礙兒童,居住於大台北生活圈,包含基隆、新北、台北和桃園等地區。使用「圖示我的參與中文版應用程式」進行前測與再測,兩次訪談間隔時間為一週。依循應用程式的操作步驟,首先輸入兒童基本資料,接著依序顯示22題家庭、學校和社區活動題目的文字和圖片,分別詢問兒童於該活動的參與頻率(總是/有時候/很少/沒有做)和投入程度(非常投入/有些投入/不太投入)。接續再由22題中請兒童選出三個最重要活動,可能為兒童最喜歡、最希望做、或認為必要的活動。再測信度以全部兒童並依年齡層(68歲和912歲)分別分析,計算兒童回答的參與頻率和投入程度前測與再測間的組內相關係數(ICC),ICC >0.70為良好。為瞭解受訪兒童選擇三個最重要活動的一致性,計算兒童於前測和再測間選擇相同重要活動的人數比例。

結果:組內相關係數(ICC)分析結果顯示,參與頻率全部兒童為0.7468歲為0.66912歲為0.82;投入程度全部兒童為0.7168歲為0.66912歲為0.76。選擇三個最重要活動的一致性,兩次訪談選擇兩至三個相同活動的人數比例,全部兒童為54%68歲為53%912歲為53%。兒童在選擇最重要活動時發現年紀較大的兒童選擇的活動較豐富多元。同時也發現不管哪一個年齡層,靜態休閒活動對於國小身心障礙兒童有其重要性。

結論:「圖示我的參與中文版應用程式」提供使用於國小身心障礙兒童的再測信度實證,發現兒童在表達參與頻率和投入程度具有中度至良好的穩定度,年紀較大的兒童穩定較佳。半數以上兒童在選擇最重要活動具有較佳一致性。使用「圖示我的參與中文版應用程式」並運用支持性的訪談技巧,有助於了解兒童日常生活中的參與經驗與重要活動。

關鍵字:參與、國小身心障礙兒童、圖示我的參與中文版應用程式、再測信度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