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臨床心理實習生早期療育之敘事醫學初探
A preliminary of narrative medicine on early intervention in the clinical psychologist internship.
詹心如1、張蕭懿2
Sin-Ru Jhan1,Hsiao-Yi Chang2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復健醫學部
Department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 Taipei Medical University
背景與目的:敘事醫學(Narrative Medicine)為1990年代後,目前在醫學教育的養成占據重要的角色,敘事醫學著重在於培養醫療人員於醫療情境中的同理,同時提升醫療人員對於醫療現場現象的真實理解。臨床心理工作訓練根本於治療師與個案的雙向交織,在早期療育的現場,貼近孩子與家庭成員的情感關係,以及真實理解家庭的核心議題,能使早療專業人員與照顧者達成更佳的親職諮詢。故如何協助臨床工作之初學者,在專業病理及實證介入的過程,掌握在結構性資訊下的動態訊息乃是專業學習的重要能力之一。於本研究中以敘事醫療的角度切入,進一步了解及促進臨床心理實習生,在早療領域的人文及臨床能力之專業養成。
方法:本研究臨床心理實習生以早期療育之主要照顧者之晤談資料,並在原始文本進行人稱視角切換之文本撰寫,著重在敘事表達能力、倫理脈絡呈現以及倫理內涵品質,以重覆性的對照比較前後文本與反思學習。
結果: 在文本產出的結果中,臨床心理實習生依循不同視角進行敘事的文本書寫,且在這樣的書寫歷程與產出的文本當中,觀察到在個案、家庭、以及治療師本身,在三個主客體性之間的觀點意義。於臨床心理實習生的自我反思以及回饋可見,其在理解個案鑑別、家庭經驗理解以及自我覺察的敏感度均較為提升。
結論: 在醫療現場醫療人員在面對疾病、個案以及家屬,常扮演了專業諮詢以及治療決策的重要角色,在醫療場域中,因專業考量數據及病理的正確性顯得更加重要。然而,在專業背景以及一般患者兩種角色這樣的醫病關係之中,角色之間對於病症的解釋與意義就有了落差。在當代敘事醫療的概念,聆聽病症故事的背後是為了後端鑑別的基礎,敘事成為醫者與病患之間落差的銜接,達到關係建立─專業培養─醫病共情的實踐。而此篇研究建立在臨床心理實習生在早療領域的家庭工作,以不同視角的切入文本,理解個案(孩子)主體的症狀在家庭中產生對照顧者(家長)的意義,產生視域融合(fusion of horizons)的可能性。本文為初探臨床心理實習生在敘事醫學歷程的學習經驗,希冀在未來早療臨床與教學工作中,透過系統性方式,提升臨床心理實習生於早期療育領域以家庭為中心的工作,達到更有效醫病溝通。
關鍵字:敘事醫學、早期療育、人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