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家有慢飛天使-學齡前幼童入國小轉銜服務照顧者需求初探
Exploring the Demand for the supportive service on transition to elementary school for the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s.
李家貞*
CHIA-CHEN LI
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鳳山區兒童早期療育發展中心)
Eden Social Welfare Foundation (Fongshan Development and Early Intervention Center)
研究背景與目的:本中心自民國102年起,每年採座談會的方式提供跨教育階段轉銜之家庭支持服務,座談會主題分別為發緩幼童入小後的就學狀況分享(國小面面觀)及入小前照顧者與幼童應了解或預備的準備(轉銜說明會),除此之外也提供轉銜轉介報告予國小輔導室,讓國小教師能充分了解幼童發展及家庭狀況;也協助家長了解幼童的轉銜需求,進而為其挑選適性的教育環境與特教資源。然而在例年服務滿意度問卷的回饋中,可以看到家長有其他的期待是上述服務無法滿足的:如何協助孩子建立國小的課業學習能力等。因此,本研究希望探討照顧者對於轉銜服務的需求與想法,以提供未來辦理活動或服務介入的內容,期能更切合需求。
方法:使用Google表單設計跨教育階段轉銜服務需求問卷,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照顧者的基本資料,含年齡、性別、家庭型態等;第二部分為學齡前幼童的基本資料,含發展狀況、發緩領域與使用各類型資源狀況;第三部分為照顧者對轉銜服務的期待,含獲取活動訊息的方法、有興趣參與的活動類型、期待辦理的時間等。發放對象為111年轉銜國小階段幼童之照顧者,共回收35份有效問卷,根據填答之回覆進行分析。
結果:從次數分配來看,62.8%的照顧者較傾向平日上午參與活動,其次為週六上午(45.7%),再者為週日上午(42.8%)。而從家庭類型來看,核心家庭(60%)與三代同堂家庭(25.7%)為多,其選擇平日上午(52.3%、77.7%)與週六、日上午(42.8%、55.5%)的時間為多。
幼童的發展狀況對於照顧者參與活動的類型也有影響。以次數分配來看,71.4%的照顧者對國小準備班有興趣,其次為鑑定安置講座(65.7%),再者為家長知能成長團體(42.8%)。而從領有發緩證明的幼童來看,照顧者多選擇鑑定安置講座與國小準備班(皆為76.4%),其次為校園參觀、家長知能成長團體與家長情緒支持團體(皆為41.1%)。若幼童領有身障證明,則多選擇國小準備班(71.4%),其次為鑑定安置講座(57.1%),再者為校園參觀與家長知能成長團體(皆為35.7%)。
而在獲取活動的管道中,早療社工提供佔88.5%,其次為醫療院所34.2%,再者為中心FB粉專與Line貼文串31.4%。特別的是,有40%幼童曾經或正在使用日托或時段服務,其使用醫療復健的比例達82.3%,亦能與獲取活動訊息之管道來自早療社工與醫療院所相呼應。
另照顧者對於接受轉銜服務的期待,以認識國小有哪些安置類型與特教資源(88.5%)為多,與填答有興趣參與之活動類型-鑑定安置講座相呼應;其次為知道如何協助孩子建立國小時的生活自理能力(82.8%),則與國小準備班與家長知能成長團體呼應;再者為知道孩子的能力,並做出合適孩子學習的資源選擇(80%),亦與鑑定安置講座呼應。
結論:過往中心辦理座談會的時間多以週六上午為主,透過分析看見平日上午的需求,未來可考量不同群體的需要,於平日與週末皆辦理活動,以利滿足其需求。
其次,過往活動性質多為鑑定安置講座,透過分析也看見照顧者不論是填答有興趣參與的活動或是接受轉銜服務的期待,除了鑑定安置講座外,在國小準備班與家長知能成長團體的部分皆相互呼應,更顯示照顧者在轉銜的知能上與各個協助孩子適應國小生活(如:調整生活作息、建立課業學習能力等)的部分皆有高度認同。
再者,在獲取活動的管道中,來自早療社工提供有30位,其中從醫療院所或本中心FB粉專與Line貼文串取得資訊者有16位,顯示照顧者不僅信賴社工主動提供的訊息,也較習慣從社群媒體搜尋有興趣之資訊。除了在傳統的活動簡章上提供中心FB粉專與LINE的QR-Code,增加中心與活動的曝光率外,也可考量照顧者的習慣與後疫情時代下的活動型式,延伸活動宣傳與辦理方式,如:增加各管道的宣傳途徑-BeCLASS、ACCUPASS活動通等與Youtube的經營、直播或建立影片等,更能擴及服務的廣度。
最後,未來在辦理活動時,若能將照顧者的共同需求與獲取訊息的管道列入考慮,更能讓活動貼近與滿足照顧者的需要。
關鍵字:家庭支持活動、入學轉銜服務、鑑定安置、早期療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