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The case study of young developmentally delayed children play folk games
何立博 / 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 心理師 Li-Po Ho / Sunshine Social Welfare Foundation
目的
如何選擇適合發展遲緩兒童療育的教具,一直是早期療育教師勞心勞力的重要問題。考慮班上的學生能力是否足以使用?玩具是否對發展遲緩兒童的發展有助益?教 師如何運用?當然也包括玩具的安全性與價格。可惜的是,國內自行開發的玩具似乎不多,進口玩具的價格卻相對昂貴,例如福祿貝爾 (Froebel,1782-1852)、蒙特梭利(Montessori,1870-1952)所開發的教具,整套所費不貲,教師也需要去花費大筆學習 成本去學習每一項教具的使用方式與教學方法(何立博,民91)。尤其許多教具單價成本高、損壞容易,成為機構的一大負擔。而回顧國內民國五0、六0年代, 兒童使用的傳統中國童玩多為自製或價格低廉的玩物,依舊提供了當代兒童,足夠的發展刺激與歡樂的童年。若傳統中國童玩可以經過功能分析,教案設計形成課堂 教具,成為發展遲緩兒童的療育教具。或者純粹作為,讓發展遲緩兒童在其童年的發展上,也得以享有歡樂氣氛的生活。則不僅教師不愁缺乏教具,更可以發展出符 合本同文化的療育模式。因此,研究者的目的為探討發展遲緩兒童使用中國童玩遊戲的個別狀況,藉以作為未來以中國童玩提供發展遲緩兒童遊戲與療育之參考。 內容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的方式,加以分析一所早期療育日托班的中國童玩活動的情境。該早療日托班是一個學生人數只有六人的小型日托班(SA智障輕度、SE先缺輕度、SF智障中度、SC自閉症中度、SB、SD多重極重度),觀察為期一個學期,紀錄方式為「樣本記錄」。 童玩的使用以學生自由選擇方式進行,對於肢體不便無法行動挑選的學生,則由教師以口頭詢問學生方式,挑選學生想要使用的童玩。 研究結果 一、 學生喜歡挑選的童玩:太空汽球、空氣槍、地牛陀螺、圓形竹蜻蜓、沙包、彈珠與冰淇淋球。 二、 學生多數有固定個別喜歡的童玩,例如:SA喜歡太空汽球、橡皮筋,SB喜歡沙包與彈珠、SC喜歡圓形竹蜻蜓、手搖鼓與陀螺,SD喜歡手搖鼓與魔音棒,SE喜歡空氣槍與冰淇淋球,SF喜歡哨子。 三、 學生使用童玩的狀況部分可自行操作,部分則需教師協助。 四、 經過老師的誘導,學生可以學習新的童玩使用方式。 五、 學生在使用童玩中,可觀察到有自發性。 六、 學生在使用童玩中,較少觀察到挫折感。 七、 教師可以把童玩的使用動作類化為日常生活動作,例如手搖鼓→洗手、風車→吹氣、空氣槍→拉與推等。 八、 學生喜歡的童玩本身也可當作增強物,加強學生練習意願。 結論 一、 中國童玩經過教師的協助,可以供作發展遲緩兒童遊戲使用。 在 學生使用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學生經過教師的引導之後,漸漸地熟悉童玩的使用,並且自發的選擇,顯示學生的確從中獲得樂趣。而學生使用的技巧也能日益熟練與 精進,雖不能就此認定有明顯的療育效果,但代表未來可更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探討。依據何立博(民91)的研究,教師運用中國童玩的特性與學生反映、學習結果 作為教學思考,循環產生教學決定與教學行動。而建議教師可以深入了解中國童玩的特性與玩法,選擇適當的環境,具體設定童玩活動之學生個別學習目標,以增進 活動對於療育的功效。 二、 發展遲緩兒童有能力遊戲,也有遊戲的權利。 從福利的觀點而 言,兒童皆有遊戲權。依據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三十一條(休閒、娛樂及文化活動)明訂:「1.簽約國承認兒童擁有休閒及餘暇之權利;有從事適合其年齡之遊 戲和娛樂活動之權利,以及自由參加文化生活與藝術之權利。2. 簽約國應尊重、促進兒童全力參與文化與藝術生活之權利,並應鼓勵提供適當之文化、藝術、娛樂以及休閒活動之平等機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Child's Right to Play[IPA],2001)。郭靜晃、黃惠如(民90)認為發展遲緩兒童因為心理的、身體的或社交的障礙而無法像正常兒童一樣自然而任意的玩耍,因而 更易為社會大眾忽視他們應有的權利,發展遲緩兒童與正常兒童一樣都有遊戲的需要。林書玭(民86:p18)提到「一直認為童玩的意涵中包含著夢。昂貴、便 宜、簡單、精巧─至少玩的孩子可以擁有始於自己的夢」。 三、 童玩可以成為發展遲緩兒童的療育。 從治療的觀點而言,職能治療也認為遊戲是兒童重要的職能。以遊戲是小孩腦神經系統、肌肉運動、感覺、思想、社會性及心理方面等整個人格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 的一部份。遊戲是兒童的生長伴侶,尤其是幼兒,他們的生活就是遊戲的生活,所以遊戲是兒童的工作(徐澄清、李心瑩,1984)。也就是說,遊戲是兒童最重 要的職能。從心理的角度而言,遊戲也提供兒童在情緒上的宣洩。 Frued 對遊戲提出四個觀點: (1)遊戲提供一個安全的機會,給個體發洩被禁止的衝動。 (2)遊戲能使個體平服過去的創傷。 (3)遊戲具有淨化作用,也是治療的工具。 (4)遊戲是進入個體心靈的天窗(章淑婷,民80)。 從教育的角度而言,福祿貝爾在1823年就倡導幼兒教育的根本是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過程中需提供適當的引導和幫助,他確信應該努力讓幼兒在快樂的經驗中 發展能力,提出幼兒的生命保育之道在於遊戲。而童玩這樣的玩是出於自願的、無壓力的、輕鬆愉快的,如辦家家酒、排七巧板、玩彈珠等,兒童藉著玩適應社會環 境,模擬成人生活、學習人際關係,演練生活技巧而自我成長、自我實現。 更重要的是兒童的創造力、想像力,就在這玩的過程中發展出來了,因此「玩」是教育手段,也是一種教育方法(王春蓉,民81:p26)。許委琳(民74:p4)提出童玩教學有三項特色: 1.寓教於樂於遊戲之中。 2.學生為中心,遊戲為主題,使兒童感覺到自己真正受到重視,真正上了一課自己最喜歡的功課。完全合乎啟發原則,自動化的學習效果。 3.學生自己動手自製玩具,從作中學記憶深刻,又能培養雙手萬能的創造能力。最難能可貴的是,能從廢物的利用培養勤儉的美德。 四、 童玩是符合本土化、正常化的教材。 從文化的角度而言,中國童玩則提供了兒童體驗父母兒時的玩物。童玩是由民俗文化、民俗技藝及祖先智慧融合而成的,也是豐富而珍貴的文化資產。中國各省因氣 候、地域、風俗、人民生活習慣各有不同,地方的童玩也各具備獨特的鄉土氣息,因此藉著童玩教學的推廣,讓兒童了解先民的生活軌跡,進而探討博大精深的中華 文化(王春蓉,民81:p26)。
建議 遊戲對於發展遲緩兒童也是需要學習的重要職能,發展遲緩兒童由於本身的障礙所致,學習遊戲的能力較弱。發展遲緩兒童很難得有學習性的遊戲,這是因為大部分 發展遲緩的父母,不知道遊戲能夠降低孩子的障礙程度,使得發展遲緩兒童喪失了許多遊戲的機會(河添邦俊與長原光兒,民78譯)。因此,教師應設計課程協助 學生練習使用,並且鼓勵家長在家中陪同遊戲,既可增進兒童遊戲技能,也可增進親子情誼。 參考文獻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Child's Right to Play(IPA)(2001).What is IPA?. http://www.playtrn.demon.co.uk/ipa.htm. 王春蓉(民81)。國小低年級童玩教學之探討。教與愛,39,頁26-28。 何立博(民91)。教師運用中國童玩於早期療育之教學決定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書玭(民86)。童玩.打造孩子們的夢想王國。臺北畫刊,351,頁16-19。 河添邦俊、長原光兒(1989譯)。史鈺凱編。殘障兒童的教育與遊戲。台北:世茂出版社。 徐澄清、李心瑩(民73)。啟發兒童發展的遊戲。台北:健康世界雜誌社。 許委琳(民74)。談推展童玩教學。國教輔導,24(8)=238,頁4。 郭靜晃、黃惠如(民90)。扥育家庭的管理與佈置理想的扥育環境。台北:揚智。 章淑婷(民80)。兒童的社會認知世界。幼兒教育年刊,4,頁139。
附錄一:中國童玩圖片 附錄一 表A-1早療中心使用中國童玩表 附錄一 表A-1(續1)早療中心使用中國童玩表 附錄一 表A-1(續2)早療中心使用中國童玩表 附錄一 表A-1(續3)早療中心使用中國童玩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