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四屆 心智功能對人工耳蝸植入兒童語音知覺能力的影響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The Effect of Mental Function on Speech Perception Performance in Children  with Cochlear Implants
楊惠美、陳永榮*、吳俊良   Hui-Mei Yang, M.Sc.; ; Yung-Jung Chen, M.D.*Jiunn-Liang Wu, M.D.
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耳鼻喉部、*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小兒部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and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Hospital; Tainan; Taiwan.


 

 

對於早期發現的聽力損失兒童,聽能復健訓練的早期介入對兒童的語言和說話發展是很重要的,而假若聽力損失兒童無法從助聽器得到適當的助益,人工耳蝸植入術是 重要的選擇方式之一。由於人工耳蝸的植入是個較為侵入性的治療方式,且在人工耳蝸發展的初期,因為尚不清楚其成效,所以對於人工耳蝸植入對象會嚴格篩選。 但這幾年的研究發現,對於影響人工耳蝸植入成效的因素,主要是在人工耳蝸植入的年齡、使用的時間等因素(Kirk, et al., 1995)。因此對於無法從助聽器得到助益的聽力損失兒童,可以選擇人工耳蝸的植入,來協助聽力損失兒童學習語言。

而對於年紀較小、且習語前聽力損失的兒童,因為語言發展與心智功能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我們可以經由心智功能來評估術前合適性的篩選及預期術後的成效。因 此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心智功能對人工耳蝸植入兒童術後語音知覺能力的影響,比較不同心智功能表現的兒童,在人工耳蝸植入後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其語音知 覺能力改善程度的差異。


研究方法
一、受試者:本 研究是以回溯法的方式,分析本院在術前曾接受心智功能評估的人工耳蝸植入兒童,計有26位聽力損失兒童(11位女生和15位男生),轉介至發展遲緩評估門 診接受心智功能評量。所有個案均為習語前失聰的兒童,聽力損失皆為極重度以上(平均聽力閾值均大於90分貝),且在術前皆有佩戴助聽器至少半年以上,但無 適當的助益,術後亦皆有接受聽能復健訓練、語言治療、及/ 或學前特殊教育的處置介入。因此依兒童的心智功能表現,我們將心智功能分數或非語文智商得分85分(負一個標準差)以上定義為正常發展組,其他則為發展遲 緩組。結果發現心智分數或非語文智商得分85分以上的正常發展組兒童有14位(人工耳蝸植入年齡平均為3.11歲),發展遲緩組兒童有12位(人工耳蝸植 入年齡平均為3.11歲)。

二、施測工具與程序:這些兒童除了在術前接受心智功能評估,並在術後第一年和第二年接受語音知覺能力評估。
1. 心智功能評估:施 測的工具包括貝萊嬰幼兒發展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 Bayley, 1993)、魏氏幼兒智力量表修訂中文版(Wechsler Preschool and Primary Scale of Intellignece-Revised, WPPSI-R; Wechsler, 1989)、來特國際操作量表修訂版(Leiter International Performance Scale-Revised, Leiter-R; Roid & Miller, 1997)。這些測驗的結果分別可以得到心智發展指數和動作發展指數(貝萊嬰幼兒發展量表),語文智力商數和操作智力商數(WPPSI-R),及非語文智 力商數(Leiter-R)。測驗得分皆可換算為平均數100,標準差15。聽力損失兒童在術前轉介至發展遲緩評估門診,由心理師執行心智功能的評估。

2. 聽覺表現分類量表(The 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 Scale,CAP, Archbold, Lutman &Marshall, 1995; Archbold, Lutman, & Nikolopoulos, 1998)。由於本研究所參與的個案,都是習語前極重度聽力損失的個案,他們在術前、或術後的前兩年內,大都尚無法接收標準化語音知覺測驗的評量。所以本 研究所使用的語音知覺能力評量是「聽覺表現分類量表」,這是由語言治療師或家長做主觀性的評估。這是一個階層性的量表(a hierarchical scale)評分方式, 兒童的語音知覺能力由最低層次的描述「無法察覺環境的聲音」,至「對語音的辨識」,最高層次的描述「可用電話與熟識的人溝通」,評估者做0至7分的評分 (見表一)。由評估者到兒童的生活環境中,實地觀察兒童與家人的互動,做主觀的評分。經過學者的驗證(Archbold, Lutman, & Nikolopoulos, 1998)這是個具有評估信度的量表,其評分者之間的一致性有高相關(r=0.97)。

表一、聽覺表現分類量表:評分標準

attachments/200905/9445713732.jpg


三、資料分析:因 為先前的的研究分析發現,人工耳蝸植入兒童在術後語音知覺表現的改變和接受人工耳蝸植入的年齡有顯著的相關(Wu, et al., 2003)。為避免植入年齡對語音知覺能力測量的影響,因此統計分析採用共變數分析的方式,以人工耳蝸植入的年齡為共變量,人工耳蝸使用時間和組別為獨變 量,及術後語音知覺表現為依變量,檢驗心智功能對人工耳蝸兒童在術後語音知覺表現的影響。


結果
心智功能評量結果發現心智功能正常發展的14位兒童,語音知覺能力(CAP)第一年的平均分數為3.93(SD=1.07),顯示人工耳蝸兒童在術後一年 的語音知覺表現,在沒有讀唇(視覺線索)的情況下,就可以分辨一些語音。第二年的CAP平均分數為5.86(SD=0.95),顯示在術後兩年的語音知覺 表現,在沒有讀唇的情況下,可以了解普通的片語、或會話的內容。而心智功能評估為發展遲緩組兒童有12位,其第一年的CAP平均分數為 2.5(SD=1.51),顯示人工耳蝸兒童在術後一年的語音知覺表現,是在情境中可以對語音做反映。第二年的CAP平均分數為 4.17(SD=1.85),顯示在術後兩年的語音知覺表現,在沒有讀唇的情況下,可以分辨一些語音。綜合兩組人工耳蝸兒童在術後的語音知覺表現,隨著人 工耳蝸使用時間的增加,人工耳蝸兒童在第二年的表現接比第一年有顯著進步(F=8.67, p<.01)。


而在探討人工耳蝸兒童的語音知覺表現與使用時間的關係上,因為先前的研究分析發現,人工耳蝸植入兒童在術後語音知覺表現的改變和接受人工耳蝸植入的年齡有 顯著的相關。為避免植入年齡對語音知覺能力測量的影響,因此統計分析採用共變數分析的方式,以人工耳蝸植入的年齡為共變量,檢驗兩組兒童在術後兩年之間語 音知覺表現的差異。結果發現在人工耳蝸使用時間的變項上,兩組兒童在術後兩年之間,語音知覺表現是有顯著進步的(F=103.12, p<.001);在組別變項上,兩組人工耳蝸植入兒童的語音知覺表現是有顯著差異的(F=8.67, p<.01),但這兩個變項的交互作用是沒有達顯著差異的(F=1.575, p=.222)(見圖一所示)。

attachments/200905/1100712449.jpg


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結果的主要發現:
(一)人工耳蝸植入兒童在術後第二年的語音知覺表現,皆比第一年的表現有顯著進步,所以人工耳蝸植入兒童的語音知覺能力會隨使用時間的增加而逐漸改善。 (二)兩組人工耳蝸植入兒童的表現是有顯著差異的,正常發展組在術後的語音知覺表現比發展遲緩組佳,所以心智功能會影響人工耳蝸植入兒童術後語音知覺能力 的表現。
(三)因時間和組別變項的交互作用沒有達顯著差異,顯示兩組人工耳蝸植入兒童在兩年之間的進步改變是沒有差異的。
因此本研究的結果支持心智功能的評估,可以當作聽力損失兒童接受人工耳蝸植入後語音知覺表現的預測指標之一。而且不論心智能力發展正常或發展遲緩的兒童, 隨著人工耳蝸使用時間的增加,均可逐漸改善語音知覺能力。但要特別注意的是,本研究對心智功能發展遲緩的定義是以低於心智功能商數(發展指數)平均數的一 個標準差,通常這些兒童在臨床表現上呈現的只是邊緣性的發展遲緩問題,因此本研究對人工耳蝸兒童術後表現的結果並不適宜類推至不同心智功能發展遲緩個案的 語音知覺表現。


參考文獻
陳榮華、陳心怡(民89)魏氏幼兒智力量表修訂中文版。中國行為科學社。
Bayley, N. (1993) 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 (2nd Edition). The Psychological Corporation. Harcourt Brace & Company, San Antonio.
Kirk, K.I. Pisoni D.B. & Osberger M. J. (1995) Lexical Effects on Spoken Word Recognition by Pediatric Cochlear Implant Users. Ear & Hearing, Vol.16, No.5, p470-481
O'Donoghue, G. M., Nikolopoulos, T. P., Archbold, S. M. & Tait, M.(1999)Cochlear Implants in Young Childre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ech Perception and Speech Intelligibility. Ear & Hearing, 20, p419-425.
Pyman, B., Blamey, P., Lacy, P., Clark, G. & Dowell, R.(2000)The Development of Speech Perception in Children Using Cochlear Implants:Effects of Etiologic Factors and Delayed Milestone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Otology, 21, p57-61.
Roid, G. H. & Miller, L. J. (1997) Leiter International Performance Scale-Revised. Stoelting Co., USA.
Wu, J. L. & Yang, H.M.(2003)Speech perception of Mandarin Chinese Speaking Young Children after Cochlear Implant Use: Effect of Age at Implantation. Int. J. Pediatr. Otolaryngol, 67(3):247-253.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