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英文題目:Effects of Music Teaching Activities on the Learning Behavior of Special Needs Students in Pre-School Inclusive Education Class 姓名:黃榮真、陳美月*、張雅麗* 所屬單位: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系、花蓮市中正國小附設幼稚園教師*
一、研究緣起與目的
民國九十二年中正國小成立花蓮市第二所一般國小型態的學前融合班,為了建構花蓮地區學前融合班之課程模式,我們先從最能引發幼兒學習動機的音樂教學活動進行單一課程的編製與實驗教學,同時,也觀察特殊幼兒在學前融合班參與音樂教學活動之學習情形。
二、文獻探討 音樂是全世界共通的語言,是人類表情達意之重要媒介,具有多元化及親和力之特質,是由人類本能發展而成的一種藝術與科學。黃榮真(民83)提及任何學習若能回歸至音樂領域,將所學事物與音樂聯結,則可重整我們的思考、情緒,啟發人類無限的原創力。 許多研究證實音樂能增進特殊學生之學習與行為表現,例如音樂可增進注意力(Gregory,2002)、溝通能力(吳璇玉,90)、動作技巧 (Gfeller, 1988)、社會規範行為(Spencer, 1988),人際互動(Johnson & Kaiser,2000),教學活動參與程度(黃榮真、盧台華,民92;Kern & Wolery,2001),並幫助社會及情緒的適應(Braithwaite & Sigafoos, 1998)等。 在學前融合班中,發展遲緩幼兒安置在一般幼稚園的學習環境中,而發展遲緩幼兒乃為具有特殊需求的學齡前幼兒,兼含有一般幼兒的發展特質,以及特殊化的身心 發展差異。故此,了解發展遲緩幼兒之生理、心理特質,將有助於教師及課程編製者同時考量發展遲緩幼兒具有幼兒階段普遍化的身心發展序階,以及異質化之特殊 教育需求,進一步提供適當課程之內涵(黃榮真,民88、民93)。
三、課程編製簡介 三 位研究者於九十二學年度上學期開始進行幼兒觀察與課程編製的討論,依據一般幼兒與特殊幼兒之發展指標,共編製十二節音樂教學活動,其內容包括有說白節奏、 音樂溝通遊戲、音樂律動、音樂手指遊戲、即興表演、打擊樂器、歌曲教唱、音樂故事聯想、布偶音樂劇場等多元型態的音樂教學活動。
四、研究方法 本 研究採單一受試倒返實驗設計A-B-A模式,本研究在受試接受實驗教學之前,先針對所有受試進行「嬰幼兒發展測驗 」,然後受試接受實驗教學期間,則於基準線、介入、維持等階段,實施「音樂教學活動課程本位評量表」。待實驗教學完畢,再針對所有受試進行「嬰幼兒發展測 驗 」,以進一步地了解兩組受試的學習狀況,實驗教學階段程序大致 如下: 一、基準線階段:針對實驗組受試進行「音樂教學活動課程本位評量表」,以了解每位受試在未接受實驗教學前的表現,共計記錄5天。 二、介入階段:進 行實驗教學12週,並且於每週進行「音樂教學活動課程本位評量表」之評估。三、維持階段:此階段有兩週共10天的時間,針對實驗組受試進行「音樂教學活動 課程本位評量表」,以了解每位受試在接受實驗教學後,及未介入教學活動情況下的表現。本研究實施「音樂教學活動課程本位評量表」、「 嬰幼兒發展測驗 」,及幼兒學習行為觀察記錄,皆由三位研究者施測與記錄,再予以核對。在評分者信度上,達99.17 %。 五、教學過程 整個實驗教學正式於九十二學年度下學期每週三的早上實施,共進行十二週,由一位教師主教,一位教師進行協同教學,另外一位教師則負責拍攝教學錄影帶及幼兒學習行為觀察。
六、研究對象 本班共有17位幼兒,其中有5位為特殊幼兒,分別以A、B、C、D、E表示,其詳細資料如表一。
表一 受試樣本基本資料表 七、研究結果與討論 (一) 「嬰幼兒發展測驗」的表現 5 位特殊幼兒在「嬰幼兒發展測驗」前後測上的表現情形如表二所示。其中「粗動作」項目中,D、E後測較前測項目分別多通過4項、3項;在「精細動作及適應行 為」項目中,D、E進步最多,後測較前測項目皆多通過10項;在「語言」項目中,進 B、C、E在後測項目較前測皆各多通過一項;而在「身邊處理及社會性」方面,E的進步最多,較前測進步四項。
表二 受試在「嬰幼兒發展測驗」前後測通過項數之表現情形 * 為嬰幼兒發展測驗之分測驗
(二) 「音樂教學活動課程本位評量表」的表現 5位特殊幼兒分別在基準線階段、介入階段、維持階段以「音樂教學活動課程本位評量表」加以評量,其結果如表三所示。在介入階段,5位特殊幼兒進步百分比介 在28.0%~41.0%,每位幼兒皆有進步,其中以C進步最多,其次分別為D、E、A、B;在維持階段,5位受試在學習表現上仍能繼續保持。
表三 受試在「音樂教學活動課程本位評量表」各階段之資料分析
(三)幼兒學習行為觀察記錄 在本研究所觀察幼兒的學習行為中,以溝通意願、上課持續專注的時間為主要觀察向度,整體言之,五位幼兒經由12週的教學之後,三位研究者皆一致發現他們在 與人溝通的意願上,較教學實驗前有所提高,會主動向人表示友好,表達自己的需求,以及樂於與人分享玩具,特別以A、B、C這三位幼兒的進步最為明顯。
在 幼兒對於上課內容能持續專注的時間方面,五位幼兒與自己前測的時間相互比較,皆有所延長,尤其D、E兩位進步最多,由於D、E在前測時,兩位幼兒上課專注 時間短暫,平均時間為10-15秒,經常有離開座位的情形,透過12次音樂教學活動介入之後,他們上課專注時間延長,並且願意參與音樂教學的活動,聽從教 師指令的比率增加。在負向行為改變方面,最為明顯的是D打人的行為降低很多,C情緒困擾的問題有所改善,在課堂與平日行為上,情緒的表現已趨於穩定。 八、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從5位特殊幼兒參與音樂教學活動後,發現此活動能提昇其在幼兒發展與音樂學習方面的表現。從幼兒學習行為觀察記錄中也得知幼兒在溝通意願、上課持續專注時 間的表現有進步,亦即特殊幼兒的溝通意願提高,上課持續專注的時間延長。此外,三位研究者也共同發現師生、同儕之間正向互動的頻率增多,幼兒的學習動機大 為提升。在負向行為改變方面,D攻擊他人的負向行為明顯減少,C的情緒表現也趨向穩定。 綜上所述,由本研究結果可發現音樂教學活動對學前融合班特殊幼兒的發展與學習有所幫助。
(二)建議 由本研究結果發現,音樂教學活動能提昇學前融合班特殊幼兒的發展能力,增進其音樂技能,強化其溝通意願,延長上課持續專注的時間,減低學生攻擊他人之負向行為。故此,建議學前融合班可於每週學校課程長期安排多元化的音樂教學活動,以開展特殊幼兒各方面發展與學習的潛能。 參考文獻 吳璇玉(民90)。音樂活動對國小多重障礙兒童語文學習成效之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特教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榮真(民83)。國小啟智班學童音樂治療研究。國立花蓮師院特殊教育叢書第27輯,1-148頁。 黃榮真(民88)。發展遲緩幼兒課程應用成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黃榮真、盧台華(民92)。自編「發展遲緩幼兒課程」之實徵性研究。 東台灣特殊教育學報,5,1-24頁。 黃榮真(民93)。學前融合班音樂活動設計初探-多元智慧觀點。國立 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第九屆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學術 研討會論文集。111-130頁。 Braithwaite, M. & Sigafoos, J. (1998). Effects of social versus musical antecedents on communication reponsiveness in five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35(2),88-104. Gfeller, K.(1988). Music components and styles preferred by young adults for aerobic fitness activities.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 25 , 28-43. Gregory, D. (2002). Music listening for maintaining attention of older adults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s.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36(4),244-264. Johnson, K. E.& Kaiser, K.A. (2000). The effect of an interactive experience on music majors' perceptions of music for deaf students. Journal ofMusic therapy, 37(3),222-234. Kern, P. & Wolery, M. (2001). Participation of a preschooler with visual impairments on the playground: effects of music adaptations and staff development.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38(2),149-164. Spencer, S. L.(1988). The efficiency of instrumental and movement activities in developing mentally retarded adolescents' ability to follow directions.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 25,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