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六屆 宜蘭縣發展遲緩兒童學前融合童玩教案設計研究案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The teaching plan of applying folk games to young developmentally delayed children
財團法人阿寶教育基金會、*財團法人阿寶教育基金會   何立博、*林雅梅


 

研究背景與目的

一、 「身心障礙者保護法」第二十四條:各級政府應設立及獎勵民間設立學前療育機構,並獎勵幼稚園、托兒所及其他學前療育機構,辦理身心障礙幼兒學前教育、托育服務及特殊訓練。

二、 本會93.09.06第一屆第七次董事會會議通過之服務使命「服務弱勢兒童,發展早期療育,提供家庭支持,推動融合教育」。

三、 目標樹:本會使命(推動融合教育)→方案(宜蘭縣發展遲緩兒童學前融合童玩教案設計)→目標(發展融合教育的童玩教學方案,提供幼托園所教師運用,以讓發 展遲緩兒童和一般兒童同時得到適當的照顧與教育)→目的(本方案預計於民國94年內,提供宜蘭縣內12家園所共24位教師,學習如何設計出童玩融合教學方 案,並將成果集結成冊出版發表,間接服務本縣至少100位於幼托園所之發展遲緩兒童及其他地區有興趣使用的教師)


研究方法
1. 研究設計:由本會執行長何立博主持研究,聘請專任社工進行研究執行服務,以及邀請2位大學教授協助擔任顧問。並擬定教師於設計、執行教案中可能的各項需求,教師教學期間應當蒐集之研究資訊,以及提供支援的模式。

2. 問卷設計、調查:先以問卷郵寄宜蘭縣內133立案幼托園所調查園所接受本方案之意願,預定至少結合12家園所,優先每縣市一家現有發展遲緩兒童的園所,每家園所二位教師參加。參與研習的教師,需同意加入本方案協同研究,並填寫教學研究問卷。

3. 實施前童玩教學方案設計研習:辦理二天的研習,第一天教導教師關於如何運用童玩教導發展遲緩兒童之概念,第二天實際分組設計教學方案。預定設計出12個教學方案,再交由教師各自帶回於班級中帶領實施。

4. 實施期初、期中童玩教學方案設計研習:教師教學期間,可能有立即發現之問題,藉由期初、期中各一日的集合討論分享,修正教案。

5. 實施期末童玩教學方案設計研習:於教學期末,辦理二日的研習,由各教師報告教學成果與回饋。

6. 研究人員蒐集整理教師教學方案和教師問卷之後,辦理一日之研習,提供全縣幼托教師參與學習,並將成果集結成冊出版。


研究內容及結果
現已舉辦6場次童玩研習,共有11間合作園所,含28位(38人次)參與教師,總活動研習總參與者共有75人次。而在童玩教案設計這一部分也已完成16個教案。

以方案執行現階段評估資料顯示,童玩教案施行與否,教師及園所所長對童玩的認同佔很大的重要因素。例如學校老師是否認同童玩教案對孩子是否有正向的影響, 是否有助於其教學。此部份為社工員平日與老師們聯繫時需注意的重點之一。從研習討論、教學過程拍攝、教學過程的觀察記錄,皆能給予老師們在設計教案時,能 思考到每個孩子都是獨立個體,是有個別差異,需以不同標準來要求,以附表中的教案--降落傘舉例來說,對不同的孩子皆有不同的活動目標。

像附表一是最原始的教案,附表二是針對疑似發展遲緩(好動及注意力不佳)的小明。小明注意力較不集中,所以在其認知理解、精細動作、大動作、語言溝通、指 認仿說及生活自理等部分,會著重在其認知、語言溝通,使其在準備活動中能提升其專注力到十分鐘及理解簡單指令;附表三:針對發展遲緩(粗大動作及恊調性 弱)的小偉,在其認知理解、精細動作、粗大動作、語言溝通、社會人格、認知、生活自理等部分,會著重注意在其粗大動作及其恊調性的能力;附表四:針對多重 中度(語言及聽力)的小宏,在其認知理解、精細動作、粗大動作、語言溝通、社會人格、認知、生活自理等部分,會著重在其語言溝通及認知,以提升使其能理解 簡單指令、指認仿說字彙、仿說簡單句、聽理解問句、輪流等待、簡單的溝通技能...等;附表五:針對發展遲緩(語言及認知較弱)的小雯,在其粗大動作、語 言溝通、社會人格、認知、生活自理等部分,會著重在其語言溝通及認知的地方,使其能理解簡單指令、指認仿說字彙、仿說簡單句、聽理解問句...等;附表 六:針對肢障中度的小安,會平均著重其在認知理解、精細動作、大動作、生活自理及認知等部分。


在每次教學過程中,老師在進行活動前都會示範動作及講解規則,也會根據不同教案設計不同吸引孩子的情境,在進行活動時,會適時提醒孩子動作及適時恊助或請班上能力很好的孩子當小幫手恊助需要能力弱的孩子,以增加孩子同儕間良好的互動及參與、學習的意願。

因此,本方案將就增強園所教師將設計好適合特殊生及一般生的童玩教案,並施行於班級上,此部份將由社工員及計畫主持人於園所教師在教學時給予適宜協助,不定期由社工員和園所所長、老師們加強密切溝通,以達到此方案之有效運用。


結論
從本篇研究中發現,在教師使用童玩教案時能帶動一般孩子與特殊孩子良好的互動。希望本研究的發展融合教育的童玩教學方案,能提供幼托園所教師運用,以讓發展遲緩兒童和一般兒童同時得到適當的照顧與教育。

備註:本研究方案感謝宜蘭縣政府及中華民國聯合勸募恊會的補助。



附表一:原始教案
財團法人阿寶教育基金會
「宜蘭縣發展遲緩兒童學前融合童玩教案設計」研習教案
設計者:恆生托兒所李莉萍、員山鄉立托兒所中華分所林再襌
attachments/200905/1030650424.jpg



附表二:針對疑似發展遲緩(好動及注意力不佳)的小明
attachments/200905/2924454174.jpg





附表三:針對發展遲緩(粗大動作及恊調性弱)的小偉
attachments/200905/8917753376.jpg





附表四:針對多重中度(語言及聽力)的小宏
attachments/200905/3966032075.jpg



附表五:針對發展遲緩(語言及認知較弱)的小雯
attachments/200905/7967714241.jpg



附表六:針對肢障中度的小安
attachments/200905/4916691929.jpg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