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七屆 幼兒園無障礙環境之現況調查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張美雲、許天威
中臺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


 

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幼兒園無障礙環境之現況以及收托障礙幼兒所遭遇之困難。研究對象為中臺科技大學九十三學年度幼兒保育系學生之實習園所,研究資料之收集是請實習生訪談幼兒園之園所長。研究結果發現幼兒園之無障礙硬體設備無法改變的原因,包含建築設備老舊、經費不足、房舍租賃、改建後之環境與立案時不同,可能會有違法等問題。在教師能力方面,園所長認為幼兒教師專業知識不足,無法提供障礙幼兒協助。在董事會或行政人員方面,則提出了經費不足、擔心障礙幼兒發生意外等問題。在普通學生本身及家長方面,有園所長認為普通學生家長對障礙幼兒的接納度不高,而影響幼兒園對於障礙幼兒之收托。


壹、緒論
由一些融合教育之相關文獻中發現有愈來愈多的特殊需求幼兒進入普通班就讀(Cavallaro, Ballard-Rosa & Lynch, 1998;McDonnell , Brownell , & Wolery , 1997;Smith, Polloway, Patton & Dowdy, 2001;Wolery et al., 1994;教育部,民92)。然而在倡導融合教育之浪潮中仍存在著許多有待解決的問題,大多數研究均指出特殊幼兒進入一般幼兒園的阻礙是幼兒教師缺乏足夠的專業能力(郭秀鳳,民85﹔Wolery et. al., 1994),但較少研究將焦點置於幼兒園之無障礙環境,故引發研究者之興趣,想進一步瞭解幼兒園之無障礙環境現況及問題。


無障礙的幼兒園環境乃是藉由幼兒園內軟體(師生態度、教學、行政措施等)、硬體(建築、設備等)的改善,使障礙幼兒能在最少限制之環境中,與一般幼兒共同學習。無障礙環境一般可分為狹義的無障礙環境和廣義的無障礙環境兩種類型。狹義的無障礙環境係指物理(或生理)環境的無障礙設備或措施;而廣義的無障礙環境則泛指個體所置身的物理(或生理)、心理、社會與學習環境(楊坤堂,民92)。王華沛(民92)亦指出為了讓所有學生都因為融合教育而獲益,融合教育的發展需從生理和物理無障礙的層次,逐步朝向課程學習無障礙以及社會互動無障礙的層次邁進。研究者認為依照Maslow人類的基本需求層次論來看,應先滿足其生理需求,再逐漸往心理需求邁進,在無障礙環境上也應先顧及物理(或生理),然後繼續朝向心理、社會與學習環境發展。
綜合上述之探討,本研究目的欲瞭解幼兒園無障礙環境之現況以及收托障礙幼兒所遭遇之困難。



貳、研究方法
本研究對象是以中臺科技大學九十三學年度幼兒保育系學生之實習園所為對象,實習時請實習生擔任結構性訪談之訪談員,訪談幼兒園之園所長,以了解幼兒園無障礙環境之現況及遭遇之困難。訪談內容包含:(1)幼兒園所現在有或曾經為障礙幼兒做哪些特別用心的安排?(2)收托障礙幼兒的顧慮或面臨的困難為何?研究進行時共發出130份問卷,實際回收111份,回收問卷佔了85%。在回收之111個幼兒園之問卷中,有30個幼兒園目前有收托障礙幼兒。



參、研究結果
在實習之幼兒園中,有30所幼兒園目前有收托障礙幼兒,收托人數達64人,其障礙類別以發展遲緩兒童21人為最多,佔了32.81%,依序為智能障礙、自閉症、身體病弱、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各佔了15.63%、9.38%、9.38%、7.81%。在研究中亦發現每個幼兒園收托障礙幼兒的人數為1人至10人不等。

幼兒園在收托障礙幼兒時,有十七個園所指出幼兒園在空間方面並無任何無障礙設施,只有九個園所設計有殘障廁所,六個園所設計有無障礙坡道,三個園所設計有特製桌椅,二個園所設置有感覺統合教室,一個園所設計有導盲磚,只有一個園所的建築皆屬無障礙設施。在交通車方面,發現大多數的交通車無任何裝置上改變,只有二個園所在交通車上設置小椅子,使其固定於座位上。在教材、教具方面,園所之調整措施包含:為每位障礙幼兒設計IEP、為障礙幼兒設計教材及教具、使用擴音器協助聽障生、設置特殊的體能教材、購置感覺統合書籍與教具。在餐飲方面,園方會進一步瞭解幼兒在飲食方面有無特殊需求,並予以配合。在其他方面,園所之調整措施包含:引導一般幼兒接納及主動協助障礙幼兒、聘任合格之學前特殊教育教師、聘任合格之護理人員、教師不定期參與在職進修及安排專業特殊教育教師定期到校巡迴輔導等。

幼兒園在進行融合教育時曾面臨一些困難,在無障礙設施方面,十個幼兒園指出建築設備老舊,不易修改,十個幼兒園指出整體環境需全面改建,但經費有所不足,另外有一些園所指出幼兒園的房舍是租賃的或園所已經立案通過,環境無法更改。在教師能力或態度方面,二十二個幼兒園說明幼兒教師專業知識不足,無法提供障礙幼兒協助,另外亦有些幼兒園指出:障礙幼兒會影響班級之教學氣氛,及教師編制不足無法收托障礙幼兒。在董事會或行政人員方面,則指出了經費不足之問題:(1)家長不願意讓幼兒接受診斷,而影響經費補助;(2)障礙幼兒的班級人數需要減少,此會影響園所之經費收入;另外還有以下之問題需要解決:(1)定製教具或教材時較為困難;(2)擔心發生意外;(3)學校之理念以美語教學為主,無法兼顧障礙幼兒;(4)與家長溝通之問題。在普通學生本身及家長的方面,幼兒園指出一般學生家長擔心幼兒行為會受到障礙幼兒的影響,而產生排斥反應,但也有園所卻認為以正向教育的意義向家長及幼兒說明,那麼接納度則會增加,但若障礙幼兒的問題較嚴重,則會造成活動進行之困難,進而影響普通幼兒之受教權。


肆、結論與討論
由上述之研究結果,發現幼兒園收托障礙幼兒是未來之趨勢,幼兒園需設計無障礙環境以因應融合教育之到來。然而研究中卻顯示出董事會或行政人員認為收托障礙幼兒不但需更改環境設備,還需降低收托人數,擔心因此而影響經費之運作。園所長也一致地認為幼兒教師在特殊教育之專業知能有所不足。政府相關單位在倡導融合教育的同時,應進一步瞭解幼兒園所收托障礙幼兒之困難,然後針對這些困難加以解決之。在此研究者建議政府有關單位能選擇一些評鑑績優之幼兒園所,給予經費上之補助,並增派巡迴輔導教師,密集且定期輔導幼兒教師,使其成為示範之優質園所,如此才能讓融合教育達到最佳之效益。



參考資料:
王華沛(民92)。建立全面接納的新校園。教師天地,125,13-17。
教育部(民92)。九十二年度特殊教育統計年報。http://www.edu.tw/special/index.htm
郭秀鳳(民85)。幼兒家長、幼教工作者對實施融合教育式幼兒教育意見之探討。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未出版碩士班論文。
楊坤堂(民92)。特殊教育無障礙的基本理念與做法。教師天地,125,5-12。
Cavallaro, C. C., Ballard-Rosa, M., & Lynch, E. W. (1998). A preliminary study of inclusive special education services for infant, toddlers, and preschool-age children in California. Topics in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 18(3), 169-182.
McDonnell, A. P., Brownell, K., & Wolery, M. (1997).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specialist support:A survey of preschool teachers employed in programs accredited by NAEYC. Topics in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 17(3), 263-285.
Smith,T. E. C., Polloway E. A., Patton, J. R., & Dowdy, C. A. (2001). Teaching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in inclusive settings( 3th ed.). Boston:Allyn & Bacon.
Wolery, M., Martin, C. G., Schroeder, C., Huffman, K., Venn, M. L., Holcombe, A., & et al. (1994). Employment of educators in preschool mainstreaming: A survey of general early educators. Journal of Early Intervention, 18(1), 64-77.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