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七屆 學前融合班多重發展遲緩幼兒行為改變技術個案報告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Case report of preschool multiple-behavior-adjustment skills in class
for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苗栗縣聖家啟智中心巡迴輔導老師
徐月娥


 

背景與目的:
  本中心從民國94年接下苗栗縣社會局委託承辦-苗栗縣中港溪以北托兒所之學前融合教育巡迴輔導工作至今。對於多重發展遲緩幼兒的IEP執行常常有著多重問題的無力感。

由於普幼老師對於身心障礙孩子的教學普遍專業不是很完整系統的修習過,所以在教學上需要大量的支持體系。融合教育巡迴輔導的工作基本上是協助身心發展障礙的孩子在普通班的學習中,除了協助老師在課程進行中觀察紀錄之外,也給予老師在教學上的支持與建議。

多重發展遲緩的孩子,尤其是伴隨著語言、情緒與人際遲緩的孩子在班上給予老師的挑戰很大。本文個案屬於多重發展遲緩,在幼兒園裡的學習狀況有著明顯的落差。尤其是還伴隨著持續不斷搓下體的行為,導致班上其他孩子的嘲笑到排斥甚至模仿動作,家長的反彈也甚大。還請老師立即處理免得影響其他孩子。經過幾次的觀察討論與教學策略的建議與實施後,並沒有顯著的改善,決定先找出最迫切需要修正的行為。以期個案能在人際互動改善之下帶動其餘課程的優勢進展。

個案描述:
個案:男
出生:
類別:多重發展遲緩(語言、認知、小肌肉、情緒、人際互動)
療育狀況:醫院-職能治療、語言治療、機構時段早療老師療育。
觀察描述:
一、94年3月開始進行到園巡輔,進班觀察個案上課狀況,發覺他幾乎每個時刻都在搓下體並伴隨臉部左半邊抽慉。需要與其他孩子互動時用拍對方的方式,並發出* ㄟ * ,通常被拍的孩子都會向老師告狀個案打他,個案活動力強,與同儕互動的慾望滿高,所以在一堂課三十分鐘內被告狀打人的機率平均有五次左右。

二、經過觀察,其臉部抽慉建議家長帶至小兒神經內科檢查其腦部是否有病理因素。家長配合度高,4月即診斷結果出來,腦部沒有問題。臉部抽慉狀況這個月頻率也減低,但是搓下體頻率更高。影響到班上其他孩子部分會有模仿或是訕笑。甚至在月底第二次巡輔時老師反映家長反彈,要老師即刻作適當處理。巡輔老師隨班上課仔細觀察個案行為,除卻病理因素之外,發覺個案只要是老師轉變課程內容,課程方法或是態度甚至說話方向改變個案就有動作。研判個案心裡可能對於任何改變包含動作或是環境及語言都有著高度的恐懼不安全感,因為他的語言目前只有單字或是只使用肢體與同儕互動,所以利用搓下體來平衡內心的恐懼及不安全感。

三、評估:目前影響個案整體學習最大的障礙在於其搓下體的頻率太高,以致影響其學習的成效與人際互動關係的建立。在多重發展遲緩行為修正討論後,決定找出急迫性要修正的部份給予處理,一次作一個行為的修正,有利於整體的療育效果。由於園所老師與家長配合度非常高,所以與老師討論過後決定先處理個案搓下體的行為。


方法與步驟:
一、老師反應個案的特殊行為影響班上整體的學習與家長的反彈,與帶班老師及教學主管討論個 案行為問題,同時請家長一起參與。
二、擬定觀察計畫,透過直接觀察,晤談、收集個案行為相關資料。
三、分析資料與討論找出問題所在,並開始在班上進行處理。
四、第一次:採取老師提醒方式,行為沒有顯著減少,卻讓老師用了更密集的時間作糾正而影響整體的課程進行。重新觀察紀錄,找出問題所在,經過討論決定第二次的處理方法,並開始進行。
     第二次:在班上製作協助個案的輪值表。由老師在團討時間與孩子分享個案的行為會造成的困擾,得到孩子的認同並決定共同協助個案,輪值表以週為單位,班上孩子自願認領一天協助個案並於週一排出週輪值表。輪值同學當天坐在個案旁邊,只要是個案行為出現即提醒他不要,或是拉開他的手,並於每次轉換課程內容、環境就協助個案告訴他怎麼作。戶外活動或是自由時間,角落活動都由輪值同學帶領個案一起進行。當天個案的行為出現次數在十次以下可以在輪值的同學名字上貼上愛心貼紙。二週後,個案狀況改進很多,老師與孩子討論過後,個案當天行為不超過5次輪值老師就可以貼一張愛心貼紙。全班孩子熱心認領輪值時間。



成效評量
  從94年3月開使從訪談老師、家長、直接觀察紀錄個案上課狀況持續一個月,經過帶班老師與巡輔老師討論過後請家長協助到醫療院所評估。設定第一次行為處理方法。經過實施一個月後沒有顯著成效,在進行第二次訪談與直接觀察二週,進行第二次行為處理方法。全班小朋友與老師共同執行第二次處理方案,連續一個月後,個案明顯改變其原有的異常行為,直到第二個月結束,幾乎沒有類似異常行為發生。追蹤至今年4月,個案已經幾乎不再有此項類似行為出現。目前個案已經更能融入班級活動,人際關係也良好,甚至還常常主動協助別人。



討論及結論:
 由於目前私幼的師生比尚待加強中,所以常常不能給予發展遲緩的孩子更多個別性學習機會。學前融合班的老師面對著多重發展遲緩的孩子常常有著無力感,尤其是情緒及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沒有了良好的自我表達能力加上情緒控制能力差,常常讓孩子在班上學習及人際互動的明顯落差, 所以巡輔老師協助帶班老師的部分應該是,紀錄觀察個案的學習狀況,隨時與老師作討論之外,並協助老師找出對孩子最優勢的學習方法,設計能在班上執行的策略,才能讓融合教育發揮更大更多的功能。其最重要的重點有:
一、以個案IEP為基準及根據,並隨時依著幼兒的發展進行修訂,對於多重障礙的幼兒應第一優先處理會影響其在班上整體學習狀況的問題。
二、行為處理中,要以團隊方式進行,團隊包含園所團隊、同儕、療育機構與家長,諮詢與接納各種不同意見。
三、IEP的訂定應以個案障礙部分平衡發展,尤其是行為問題與學習態度,盡量少用認知為主要的學習目標與評量。

感恩
所有參與學前融合教育的幼兒園,由於園所全體工作人員無私的付出,接納了這些找尋飛翔翅膀的孩子,讓孩子在正向積極的優勢環境裡慢慢的找到了方向,更讓其他孩子學會了同理與包容。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